ID: 24218402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10-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9次 大小:658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经济,必修,选择性,编版,统编
    (课件网)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 程 目 标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古代区域范围 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邻近地区或_____内部进行 近代全球范围 _____开辟后,物种传播由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代表的欧洲人主导 美洲传出 欧洲传播 ①玉米:成为仅次于_____的粮食作物。 ②马铃薯、番茄:作为_____作物开始推广。 ③甘薯:传播比较缓慢 中国传播 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明朝时传入,清朝时逐步推广 传入美洲 农作物 小麦和_____对其社会生活影响最大。小麦成为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产业随之兴盛 禽畜 猪、牛、羊、鸡、马等传入 各大洲 新航路 小麦 食用 水稻 历史影响 积极 ①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②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食物结构,丰富食物种类,促进畜牧业发展。 ③推动当地的_____的发展 消极 对当地_____产生一定影响 经济和贸易 生态环境 【概念】“哥伦布大交换” 是指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引发的全球性交流。这种全球性交流不同于以往洲际的交往,它是一场东西半球、新旧大陆之间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物、人种、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的大规模交流与互动。 【拓展】近代物种交流的诸多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②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③世界市场的出现和扩展。④交通工具的进步。⑤各洲物种具备自身优势。 1. 【导语】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 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2 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根据史料,说明新航路开辟前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特点:交流空间相对较小;主要以农作物交流为主;形成多个交流中心。主要原因:古代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2. 【探究】开启近代物种交换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大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大交换”有什么特点。 答案:地理范围大,开启全球交流;交流内容丰富;影响更加深远,加强世界联系,改变世界面貌。 3. 【探究】史料论证 《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绘制图形,辨析考证,探求本源,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问题的研究》) 《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的记载是否真实?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不真实。理由:《滇南本草》约成书于1436年,但是新航路开辟后(15世纪末16世纪初)玉米才从美洲传入欧洲。 4. 【学思之窗】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