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8441

第4课 子目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8次 大小:33346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经济,必修,选择性,编版,高中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子目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 家庭式劳作 ①地位:在_____之前的各区域文明中普遍存在。 ②条件:_____的逐步推广。 ③表现:中国战国时期开始发展;古希腊罗马日渐普及 庄园式劳作 ①条件:存在庄园、奴隶或农奴,集体劳作。 ②表现: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中古时期的_____普遍存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_____ 手工业 类型 手工业家庭、民营作坊、_____作坊 特征 世代传承,政府登记造册进行管理(如匠籍) 工业时代 铁犁牛耕 西欧 坞堡 官营 【概念】劳作方式 是指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包含劳动者和劳动工具,还包括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解】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概念】坞堡 是以家族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的地方组织。它既是经济组织,也是政治组织;既是自卫组织,带有军事色彩,也是自治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组织和维护生产,使宗亲或流民免遭劫掠杀戮的作用。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突出,往往与当时的庄园经济、豪强地主或士族阶层相联系。 【比较】小农经济与庄园经济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组织单位,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和经济基础。 庄园经济:以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庄园内的生产为主要内容,也属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1. 【探究】劳作方式的转变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班固《汉书·食货志》载:“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两段史料反映了铁器时代前后怎样的劳作方式? 答案:由集体劳作转向个体劳作(或家庭式劳作)。 2. 【史料阅读】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即通过社会经济改革促进税制改革。 3. 【历史纵横】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史料体现了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答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家庭生产。 4. 【学思之窗】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它提供了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产品,保证了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了税源。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以后产生不良影响。 5. 【探究】中古西欧庄园 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描述道,中古时期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使用的一切物品。(彼楞《中古欧洲社会经济史》) 根据史料,指出中古时期西欧农业的主要劳作方式。这一劳作方式有何显著特征? 答案:劳作方式:庄园式劳作。特征:自给自足。 6. 【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史料体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哪些特点。 答案:注重世代传习;具有封闭性;官府参与保护;长期存在。 7. 【探究】中国古代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