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8483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章末总结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2346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答案,八年级,物理,学年,2025-2026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章末总结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叉是否有弹性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2025·佛山期中)我国古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记载“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文中声音的发声体是( )。 A.鸢 B.竹 C.筝 D.空气 3.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响度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响度小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一般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4.(2025·中山期末)通过调节蓝牙音箱上的“+”“-”按钮可以改变音量大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5.(2025·佛山期末)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 )。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产生 D.以上都不符合 6.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某著名歌手激情领唱《亚洲雄风》,全场观众一起高歌,歌声震耳欲聋。她的嗓音非常有特色,中音低厚,高音圆润。这里“高音”和“高歌”中的高分别表示( )。 A.高音和高歌都是指音调高 B.高音和高歌都是指响度大 C.高音是指响度大,高歌是指音调高 D.高音是指音调高,高歌是指响度大 二、填空题 7.唐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_____产生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8.两位同学通过用棉线连接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此游戏反映声音可通过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播,还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如果捏住中间的棉线,两位同学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9.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10.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图_____是乐音的波形图,声源在做_____(选填“有规律”或“无规律”)的振动。 三、实验探究题 11.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和_____(选填字母)。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 (3)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答:_____,原因是_____ _____。 (4)如图2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_____,响度相同的图是_____。 12.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卷尺和_____。 (2)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A.量出200 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计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乙同学_____;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写出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