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9767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630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物理,学年,2025-2026,PPT,声音
  • cover
(课件网)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2 课堂导学 1 学习目标 3 随堂检测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形式及条件,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了解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音的产生 阅读教材P26及“活动1”的内容,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实验:敲击音叉,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将叉股插入水中,发生的现象是        ,说明音叉在     。 观察实验:如右图,敲击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音叉在    ,乒乓球的作用是      。 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 能 有水溅出 振动 乒乓球被弹开 振动 放大音叉振动 振动 下列物体或现象中,正在产生声音的是(  ) 人说话时,     在振动;敲锣发声时,    在振动;吹笛子发声时,    在振动;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 声带 锣面 空气柱 声源 C A.静止放在桌上的杯子 B.未敲击的音叉 C.扇动翅膀的鸟 D.真空罩中关闭的闹钟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而非“震动”。 (2)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物体不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3)在实验中,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国古人 智慧的双耳鱼洗盆如图所示。注入半盆水 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同时 盆内水花四溅。“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 洗”正在   ;用双手按住把手,嗡嗡声 会很快消失,这是因为     。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传播的条件 阅读教材P27~P28的内容,通过实验现象或举例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 4.声音是以     的形式向前传播的,能把声音的波形显示出来的 仪器叫做     。 声波 示波器 5.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完成填空。 (1)关于图甲实验: ①实验中,随着罩内空气减少,听到的声音逐渐     (选 填“增强”或“减弱”)。 ②进一步推想:把罩内空气抽掉还能听到声音吗?    (选 填“听到”或“听不到”)。 ③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选 填“能”或“不能”)传声。 减弱 听不到 介质 不能 (2)图乙实验说明               。 (3)图丙实验说明               。 综上所述: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液体可以传声 固体可以传声 介质 真空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C 图甲,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振动 图乙,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到发麻 图丙,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不断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 图丁,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扬声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科学观念】小华准备了两个纸杯、一根棉绳,以及牙签等。在纸杯底部中央穿一个小孔,将棉绳两头分别插入两个纸杯的小孔中,并固定在牙签上,这样“自制电话”就做好了。她和小伙伴分别拿着一个纸杯,拉直棉绳,依次轻声说话(如图所示)。她们能听见对方说的话,这说明 (  ) A.气体可以传声 B. 液体可以传声 C.固体可以传声 D.真空可以传声 C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物,叫做介质。 (3)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传统文化】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所示,甲骨文中的“殸(qìng)”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我国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物体的碰击有关。其中蕴含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人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