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9969

2.1 地球的表面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173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球,表面,教学设计
  • cover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地球的表面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科学·教科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学期 单元 二 地球表面的变化 课题 第1课时 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描述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2.学生能分析地形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地球表面地貌的动态变化。 3.学生树立地球地貌的动态认知,体会自然力量对地形的塑造作用。 核心素养 1.科学观念:理解地球表面地形多样,地貌变化受多种自然力量影响。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地形特点推理形成原因,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探究实践:能观察地形地图和图片,记录并分析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 4.态度责任:树立地球地貌动态变化的认知,体会自然力量的神奇与伟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别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地形变化的多种因素,推理地形形成的动态过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以教材“聚焦”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初步认知,激发探究地球表面样貌及形成原因的兴趣,明确本节课围绕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其变化展开。 活动:展示教材中地球的图片。 老师提问:“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地球的表面》。”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板块的世界地形图,直观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和地形多样性,为后续分析地形特点奠定基础。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观察世界地形图,说说地球表面有哪些主要的地形类型?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海洋面积大,陆地分布零散……” 老师继续提问:“从地形图的颜色和形态上,大家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 2.任务小结 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同学们直观认识到地球表面地形多样,有山地、平原等多种类型,且海陆分布不均,为后续深入分析具体地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做好了铺垫。 学习任务二: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索”板块的图片和活动手册,分析具体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说说我国地形有什么分布特点?” 学生观察后回答:“我国地形复杂,山地、高原多,地势西高东低……” 老师继续提问:“观察弯曲的岩层、长白山天池、敦煌雅丹地貌、黄土高原沟壑、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图片,描述它们的地形特点,推测主要形成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弯曲的岩层可能是地壳运动导致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口湖……” 老师追问:“大家把每幅图的地形特点及对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测填写在《地形地貌记录表》中,说说填写时的思考过程。” 学生填写后展示并讲解:“根据地形的形态,结合所学的自然力量知识来推测……” 2.任务小结 通过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同学们学会了观察具体地形的特点,并能结合自然力量的知识推测其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等,提升了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学习任务三:研讨地形地貌的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研讨”板块的问题,总结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及其特点,分析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深化对地球表面地貌动态变化的理解。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总结后回答:“山地海拔高、坡度陡;平原海拔低、地势平……” 老师继续提问:“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改变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