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3混合物的除杂与推断 考点三、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一)物理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过滤法 ①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②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 结 晶 法 蒸发 ①分离溶质与溶剂 ②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从含有HC1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 降低温度 可溶性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小不同 分离NaCl与KNO3的混合物 蒸馏法 分离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制取蒸馏水 化学方法:反应杂质且不生成新的杂质(生成物是所需物质或者水、气体、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推断 (一)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黑色的物质: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 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 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 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 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红色的单质:铜、红磷 黄色的单质:硫黄(S) (二)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二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 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 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 (三)以物质的典型性质为突破口 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于水放热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以及它能吸水潮解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铵盐与碱混合研磨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NH3 硫黄燃烧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SO2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1.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内在规律建立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即可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可用足量 溶液除杂质。 (3) “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之一。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氯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除杂,则可选择加入适量的____(填字母,可多选)。A.硫酸钠 B.氢氧化钠 C.硫酸钾 D.碳酸钠 2.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 A.MnO2(KCl):加水溶解 过滤 蒸发 结晶 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洗涤 干燥 C.CuO( 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洗涤 干燥 D.KCl(K2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洗涤 结晶 3.下表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NaOH溶液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D NaCl溶液 加入造量的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4.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1)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物质名称)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流程如图所示。步骤中加入的甲溶液是 (填化学式)溶液。 5.硫酸钠是制造纸浆的一种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的CaSO4、MgSO4实验室提纯的流程设计如图。 (1)写出加入 NaOH 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滤渣中有 种成分。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