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三峡》同步练习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阙处(quē) 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B. 属引(shǔ) 飞漱(shù) 素湍绿潭(tuān) C. 襄陵(xiāng) 绝巘(yǎn) 林寒涧肃(jiān) D. 御风(yù) 猿鸣(yuán) 重岩叠嶂(zàng)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 ) (3)沿溯阻绝( ) (4)属引凄异( ) (5)林寒涧肃(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C. 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D. 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 B. 蝉则千转不穷 C. 窥谷忘反 D. 清荣峻茂 5.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D.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再分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B.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烘托了三峡夏季水流湍急的特点。 C. 文章在描写春冬之景时,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词语,营造出清幽秀丽的氛围。 D. 结尾引用渔歌,主要是为了表现三峡人民的悲惨生活。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_____,他所著的《》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文中描写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3)文中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的句子是:“ , 。” 9. 下列诗句中,与《三峡》所描绘的景色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C.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D.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10. 三峡如今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结合课文内容,为游客简单介绍三峡的特点。(50字左右) 课内阅读 阅读《三峡》全文,完成11-14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略无阙处 阙:_____ (2)沿溯阻绝 溯:_____ (3)虽乘奔御风 奔:_____ (4)属引凄异 引:_____ 1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 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三峡景色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14. 文末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3分)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江水又东 东:_____ (2)加以江湍纡回 湍:_____ 16. 翻译句子。(2分) 虽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