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7、《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7、盼 单元 五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教材分析 《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学习 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教具 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重点 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生汇报:雨衣。 师: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 板书:盼 简介作者: 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作家,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擅长描写女性心理。 主要作品:《玫瑰门》《对面》《闰七月》《麦秸垛》《哦,香雪》等。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会带着“雨衣和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疑问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文中的“我”特别盼望什么,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 生:盼望穿上新雨衣。 2.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师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4.重点指导写好部分生字,掌握“蔗”字的笔顺。【出示课件】 5.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 6.课文是通过这几件事情来写“盼”的: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生1:初得雨衣,盼下雨; 生2:下起雨来,盼出门; 生3:如愿穿上新雨衣。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字词的基础上,再给予指导和提示,把字词教学落到实处。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品读课文 1.读1~3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里可以读出“我”盼望下雨的急迫之情呢?【课件】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①“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 生1: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 师:这是动作描写。 生2: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这是心理描写。 生3: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师:这是动作描写。 ②朗读第3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盼望下雨的急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