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21115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说课稿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3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古诗词
,
诵读
,
桂枝香·金陵怀古
,
课稿
,
2025-2026
,
学年
赏清空之意境,悟高远之意趣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赏清空之意境,悟高远之意趣》我将分为以下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小结。 教材分析 这一课从 课程视角分析:古诗词诵读单元关联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同时,也勾连了“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等任务群。新课标要求学生需“体会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单元整体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古诗词诵读单元的第2篇,是一首咏史怀古题材的北宋词。它被放于诵读篇目,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把诵读作为打开此词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在反复诵读体会“清空中有意趣”,以此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课文视角分析: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且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到部分怀古诗词,对怀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有所了解。 王安石的此首《桂枝香·金陵怀古》所遵循的是典型的由今景到往事的怀古词写作思路,学生能够借助以往的知识储备,很快对词有整体的把握和感知。 但由于缺乏思维的深度,分析问题常常停留在表面上较难掌握诗歌诵读的节奏韵律,对诗歌的含义难以深刻理解,不太能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对诗歌中所体现的心情情感难于共鸣。 所以课堂上采用了多读的方式,以读代讲,以读促情,先有感性认识在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的赏析。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歌,体会词的诵读要领。 2、思维发展和提升: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3、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意境美、情感美。 4、文化传承和理解: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爱国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欣赏诗文中呈现的壮丽画卷; 2、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3、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教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讲授法,游戏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我将分为以下4个环节进行。 (一)第一环节:初读悟情 1.激趣导入 鉴于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王安石的相关知识,在此利用希沃游戏来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以此回顾就知。 2.朗读感知,把握音韵美 通过名师范读、教师导读、学生自读等多种样式的诵读,使学生读出音韵之美,把握词的情感基调,就能顺利进入赏读研读环节。 (二)环节二:再读感怀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条逻辑主线,即利用学习提示中提到的“清空中有意境”作为切入点,带动学生理解学习。那“清空”“意趣”如何理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1.“清空” 1)请女生齐读上片。 2)“清空” ①对于清空的理解,需要老师建立学习支架。苏轼曾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画本质上是同源审美,诗中可以有画,画中也可以有诗,所以会为诗歌配图,可以检测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在此,让同学小组讨论,推测内涵。 小结:清即意象的清新自然,空即画面的空旷留白。要求意象疏朗意境清幽结构宽松。 ②既然此结论是观察图画所得出,结合诗句来进行意境的还原便更加真实,可激发学生想象力,重现王安石眼中的“难足”美景。为达成此目标须进行以下3步:1描述画面构图2明确画面色调3完成画作。重点落在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