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1224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54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六,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6
  • cover
一曲“好汉歌” ———《水浒传》阅读课程标准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水浒传》一书,对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简单的复述故事情节,能够概括人物形象特征。但学生对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异同、“梁山好汉”的成因等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教学目标】 1.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鲁提辖及其他人的角度,通过品读鲁提辖的语言和动作理解鲁提辖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复杂性。 2.通过串联分析《水浒传》中有与鲁提辖相似经历的好汉及其经历,形成并加深对《水浒传》中“好汉”人物共同特点的理解。 3.结合《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关于北宋的社会及政治环境,理解梁山好汉形成的原因,并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 【教学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在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学生的要求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本课程的以分析人物形象和学科育人作文根本的教学思想贯穿始终。本课时以提高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和理解能力为目标,主要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形成代入感,以此来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复杂心理。同时又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以鲁达一个人物形象,串联《水浒传》中的多个同类型人物,使学生对《水浒传》有更宏观的了解、更深入的思考。同时在课前和课中配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提高名著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 【课程资源】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课教科书(人民教育-出卷网-) 语文九年级第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部分。 (明)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100回本)。重点是其中的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详见“附件二”) 【教学内容】 《水浒传》是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推荐书目,通过阅读其中的相关情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方法。通过理解鲁达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加深对“梁山好汉”这一人物群体的认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鲁提辖、杨志、武松等梁山好汉的人物形象及《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 教学难点:结合北宋的历史背景,理解梁山好汉形成的原因,并提升法制意识。 【教学方法与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一体机。 【教学评价】 以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 一曲“好汉歌”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 一、自学检测,复述故事情节。 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书(附件三)中的“在家学习情况检测”。 提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鲁提辖是何人啊?请一位同学讲讲其生平经历。 总结:鲁提辖本名鲁达,是渭州的提辖,后因杀人去五台山做和尚,法号“智深”,后来去了二龙山落草为寇,最后又去梁山落草,排名12,绰号花和尚,最后在镇江圆寂。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习题检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情况,并在复述情节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对小说和人物的印象。) 二、一个“好汉”,分析鲁达形象。 1.分享对鲁达形象的初步认识。 提问:鲁达可以说是《水浒传》前十回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本书重点刻画的梁山好汉之一,读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后,那么你觉得鲁达是个好汉吗? 追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好汉?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但大多数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