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一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说:“这场战争让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也让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老师描述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小明在研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动机时,发现条约中的某条款最能满足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需求。该条款是( ) A. 割让香港岛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开放五口通商 D. 协定关税 3.历史纪录片中介绍:“1861年,一位湘军首领在安庆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这位首领和工厂是( ) A. 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 B.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C.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D. 张之洞———汉阳铁厂 4.某历史评论写道:“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这句话评价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5. 甲午战争后期,北洋舰队困守威海卫,李鸿章下令“避战保船”,最终导致舰队全军覆没。这一决策体现了( ) A. 战略失误 B. 战术灵活 C. 装备落后 D. 情报不足 6.历史小组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时发现,后者新增的某条款对中国民族工业构成直接威胁。该条款是( ) A. 割地的面积 B. 赔款的数额 C. 开放通商口岸的数量 D. 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7.戊戌变法期间,某官员上奏反对某项改革,认为它“动摇了祖宗之法”。该改革最可能是( ) A. 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 废除八股取士 C. 裁撤冗官冗员 D. 设立京师大学堂 8.一位农民领袖在演讲中说:“我们要扶清灭洋!”但最终这场运动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 ) A. 缺乏统一的领导 B.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武器装备落后 9.某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一条款表明( ) 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 外国获得更多通商特权 C. 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 D.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10.1905年,一群留学生在东京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个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华兴会 D. 光复会 11. 孙中山在演讲中说:“我们不仅要推翻清朝,还要解决土地问题,让人民有田可耕。”这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1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但实际掌握军政大权的却是( ) A. 孙中山 B. 黄兴 C. 黎元洪 D. 袁世凯 1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这表明它是( ) A. 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B. 封建军阀政府 C. 无产阶级专政政府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政府 14. 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推翻了封建帝制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结束了半殖民地统治 15. 鲁迅在小说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这批判的是( ) A. 封建礼教 B. 资本主义制度 C. 帝国主义侵略 D. 军阀割据混战 16.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但不包括() A. 提倡民主 B. 提倡科学 C. 提倡新道德 D. 提倡君主立宪 17.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抗议(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 《九国公约》的签订 C.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D.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8.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 A. 领导工人运动 B. 开展农民运动 C. 进行武装斗争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其成为( ) A. 旧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社会主义 20.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主要是因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