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2821

2.1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77582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PPT,51张,教学课件,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生物 学习目标 ①通过学习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核心内容,能够准确说出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含义,区分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五种种间关系并能举例说明。(生命观念) ②通过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和生态位等内容,能够描述不同群落垂直分层、水平镶嵌的特点及季节性变化规律,理解生态位的含义,解释其形成原因,提高科学思维中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③通过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掌握如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等调查方法,培养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含义,五种种间关系的区分及实例;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的特点,生态位的含义及形成原因;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在群落调查中的应用。 难点: 生态位的含义及形成原因;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在群落调查中的应用。 导入新课 问题思考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摇蚊的幼虫等。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因此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某些底栖动物捕食浮游生物。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思考: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河蟹捕食底栖动物———捕食关系; 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捕食浮游生物———种间竞争关系。 河蟹的种群密度增大,河蟹会吃掉更多的底栖动物和杂草,导致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河蟹的爬行活动对田泥有松动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加。 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比较及研究内容 丰富度 优势种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 季节性 生态位 群落演替 所有的生物种群相互联系构成有序的整体 导入新课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新课讲授 探究一 新课讲授 [探究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群落的物种组成 观察右图两个不同的群落,阅读教材P23内容,思考: (1)区分这两个群落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相同的群落,其物种组成是否一定相同? (3)不同群落的命名依据是什么? 大多数群落是以优势种命名的。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不一定相同。 新课讲授 2.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诱虫器的选择 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根据这个习性,我们应该选用____种诱虫器,理由是 。 A诱虫器能提供光源,还能发热,更有利于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 A [探究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新课讲授 (2)采集小动物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有利用_____(捕捉装置)采集,条件有限也可以采用 采集。 ①用诱虫器采集(观察教材P31诱虫器示意图) a.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 b.酒精起什么作用? ②简易采集法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_____将其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则可用_____采集。 诱虫器 吸虫器 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使空气流通。 杀死和保存小动物。 包着纱布的镊子 吸虫器 [探究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新课讲授 【思考】下列为两种吸虫器,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的吸虫器是____,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的吸虫器是_____。 (3)统计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