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5308

新部编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230736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新部编,12课,大一统,王朝,巩固,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 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方面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理解大一统的含义,正确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新课导入 《史记·平准书》书影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大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经过汉初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确实迎来了百姓富足、国库充盈的繁荣景象。这也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繁荣的背后往往也潜藏着新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 人物扫描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之子。是中国历史上极具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其统治时期被视为西汉的鼎盛阶段,后世将其与秦始皇并称为 “秦皇汉武”。 大一统: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一、削弱地方势力 (秦)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 ———《汉书·地理志》 汉初形势图 分析材料,结合课本P67相关史事,说说汉朝如何管理地方? 郡国并行制 郡县制 分封制 + 一、削弱地方势力 相关史事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汉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朝廷出兵平叛,经过数月的战争,叛乱被平定。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七国之乱示意图 一、削弱地方势力 1.面临问题: ①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一,势力强大。 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 阅读教材P67,找出汉武帝即位初期面临的政治问题。 危及国家统一 主父偃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推”:推行、实施; “恩”:恩惠。 名为“推恩”,实为“削藩” 一、削弱地方势力 2.措施: 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 推恩前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推恩后 嫡长子继承制 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推恩令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影响: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削爵、夺地、除国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一、削弱地方势力 2.措施: ②沿用汉初政策,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影响:豪强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③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相关史事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西汉十三州部图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加强经济管控 1.农业: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关中水利分布示意图 郑国渠遗址 白渠遗址 作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汉朝耧车(模型) 作用: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二、加强经济管控 2.手工业: 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