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中考说明文考点:说明顺序 讲义 学习目标: 能够判断文章或某段是什么说明顺序,能有效答题。 说明文三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文章不只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说明顺序结合起来,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一、时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的顺序进行说明。如说明生产技术发展、产品制作、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可以关键词为判断依据,如:古代———现代;早、中、晚;春夏秋冬等类似的先后顺序,或者说某事物的发展演变等。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往下瞻仰.第一幅浮雕是焚烧鸦片烟,记述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毁鸦片的事迹.…….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土炮起义的汉、壮族人民的儿女,正风起云涌地从山坡冲下,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上表现着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连队的连长,挥着右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的场面.……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我们来到碑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 作者在介绍浮雕时是按照浮雕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展开的。东面展示的历史事件最先发生,故而先介绍东面浮雕。 二:空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在介绍建筑物的结构。判断关键词:表示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远近、内外、东南西北等。还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细读文章,可以找到这篇文章的游览路线: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踏上石阶到第二层平台———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走下台阶离开。有很明显的方位词、行踪变化,故而这是由远而近的空间顺序。 三: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由个别到一般、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等等一一介绍说明。此一类没有太特殊的关键词去判断,可用排除法,或,有“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上所述”等词,是逻辑顺序。如《苏州园林》一文: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