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6038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日期:2025-11-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09545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内忧外患,救亡图存
    (课件网)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单元坐标 ◇单元主旨   晚清时期是1840—1911年,这一时期的主题是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列强侵华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中国先后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边疆地区危机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救亡图存 (1)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晚清政府中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是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课前·预习案 课堂·研学案 随堂检测 学考体验 课后·检测案 目 录 学习任务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学习任务二 两次鸦片战争 学习任务三 开眼看世界 主题一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影响 主题二 开眼看世界 课前 · 预习案 1 【课标要求】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1.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学习任务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经济 ①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②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政治: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资本主义 2.中国:停留在封建社会 政治 _____统治依旧顽固 经济 自给自足的_____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科技 科技落后 军事 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_____ 社会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君主专制 小农经济 冷兵器 微思考 阅读教材P91《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如何? 提示 中国与西方之间存在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农业文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巨大差距,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助学助考 必背———重要结论 ①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和其他殖民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但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②英国之所以充当急先锋,根本原因是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对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更为迫切。 ③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 必会———构图解史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导火线———虎门销烟 学习任务二 两次鸦片战争 原因 _____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过程 湖广总督_____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