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6045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日期:2025-11-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479180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秦汉
    (课件网)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前·预习案 课堂·研学案 随堂检测 学考体验 课后·检测案 目 录 学习任务一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学习任务二 西汉的强盛和灭亡 学习任务三 东汉的兴衰和两汉的文化 主题一 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主题二 两汉的衰亡 课前 · 预习案 1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 学习任务一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原因 ①汉初,人口锐减,社会残破,经济凋敝。 ②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奉行黄老无为思想,采取“_____”政策。 (2)措施:减轻_____、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结果: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刘邦 与民休息 赋税 3.政治制度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郡县与分 封并行制 原因 “惩亡秦孤立之败” 结果 汉景帝削藩引发_____ 七国之乱 微思考 阅读教材P21“史料阅读”:面对汉初经济凋敝的状况,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结果如何 提示 政策: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结果: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助学助考 必背———重要结论 ①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②“文景之治”的出现,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爱惜民力,轻徭薄赋的结果。“文景之治”是封建统治相对清明的时期。 必知———易错易混 “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如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以及后来汉武帝实行的刺史制度均为在秦朝制度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结果。 1.西汉的强盛 (1)加强中央集权 学习任务二 西汉的强盛和灭亡 政治 颁布“_____”,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设立_____,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确立以____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在地方设_____,负责对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用_____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推恩令 中朝 察举制 刺史 酷吏 经济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_____,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推行_____,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思想 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2)开拓疆域 北击匈奴 任用卫青、_____为将攻打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出使西域 派_____两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行政管理 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巩固边疆 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霍去病 张骞 西域都护府 2.西汉的灭亡 (1)原因 政治 日趋黑暗 经济 _____严重,赋税徭役沉重 社会 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土地兼并 (2)灭亡:公元9年,外戚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 王莽 3.王莽改制 目的 试图挽救社会危机 结果 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_____等农民大起义爆发。23年,政权被推翻 绿林、赤眉 微思考1———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摘自教材P22“史料阅读”)材料中的“臣”是谁 他提出了什么政策 结果如何 提示 董仲舒。 政策:尊崇儒术的政策。 结果: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