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6402

1.2 内环境的稳态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308154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环境,稳态,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1 内环境的稳态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的稳态及其生理意义(重点)。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重、难点)。 3.关注相关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并关爱他人的意识。 情境导入 高温下的坚守 消防人员穿着厚重且密不透风的消防服在高温环境下连续工作多个小时,大量出汗,但有的消防人员由于没有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致使严重脱水,全身无力;此时,该消防人员内环境还处于稳定状态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情境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一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二 目录 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讨论:(1)由报告单中的数据可推测该检测者可能患有何种疾病? 该检测者可能患有糖尿病、高血脂。 问题·探讨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是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内环境的成分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 (3)为什么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①_____的变化。 ②体内细胞_____的进行。 外界环境 代谢活动 消防员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 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如何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 食物代谢后会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细胞代谢也会产生酸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情境二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1)实验目的: 自变量 因变量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探究●实践 (2)实验原理: (3)材料用具: pH计 缓冲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自来水、肝匀浆、鸡蛋清、黄瓜匀浆、西红柿汁、0.1mol/L HCl、0.1mol/L NaOH (4)方法步骤: 避免残留的HCl与NaOH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材料 (25mL) 0.1mol/L的 HCl滴数 0.1mol/L的 NaOH滴数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5)分析实验数据: 根据所得数据,以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 酸或碱的滴数 pH 防止不同的实验材料混合,影响实验结果。 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上述过程,记录结果。 充分冲洗烧杯,用肝匀浆代替自来水,重复②过程,记录结果。 材料 (25mL) 0.1mol/L的 HCl滴数 0.1mol/L的 NaOH滴数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缓冲液 7.0 7.0 6.8 6.6 6.5 6.4 6.3 7.0 7.2 7.3 7.5 7.8 8.0 8.2 肝匀浆 6.4 6.2 6.1 6.0 6.0 5.9 5.9 6.3 6.4 6.5 6.7 6.7 6.8 7.0 (5)分析实验数据: 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其次还有_____等。 HCO3— /H2CO3 HPO42- / H2PO4- 人体内环境的pH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机理: 2 请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乳酸钠 + NaHCO3 + H2CO3 H2O + CO2 蔬菜水果中的OH 进入血液 OH + H2CO3 HCO3 + H2O 机体剧烈运动 乳酸 由泌尿系统肾脏排出 由呼吸系统排出CO2 来源 去路 内环境pH稳态的调节 思考 某同学对家庭成员的体温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成员 上午6h 上午9h 中午12h 下午3h 傍晚6h 晚上9h 母亲 37.0℃ 37.2℃ 37.3℃ 37.4℃ 37.2℃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自己 37.1℃ 37.3℃ 37.4℃ 37.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