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筝、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朝”,会写“纸、抓”等8个字,会写“上面、快乐” 等6个词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猜字的方法,能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3.继续学习默读,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心情变化,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友谊。 4.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猜字的方法,能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筝、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朝”,正确书写“纸、抓、线、吵、但”5个生字。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猜字的方法。 3.默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友谊。 一、启发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出示礼盒)瞧,这是什么?(纸船) 另一件礼物藏在这里!(出示风筝)。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师:纸船和风筝之间藏着一个关于传递友谊的故事,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3.板书课题:纸船和风筝,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 “筝” 的读音。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纸船和风筝是谁做的?它们怎么传递友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引导发现: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这篇课文没有拼音) 2.提出要求:没有拼音帮忙,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怎么办呢?谁来说说你以前积累的识字好办法?(联系上下文、猜读、查字典、请教老师、问同学……) 3.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你喜欢的方法猜一猜,认一认,同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4.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5.出示会认字: (1)学生根据拼音认读,齐读、开火车读; (2)教师点拨字音:“筝、乘”是后鼻音;“筝、鼠、折、乘、抓、受、朝”是翘舌音。 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3)多音字:朝(cháo);另一个读音(zhāo) ①纸船朝着小熊家的方向漂去。( 读 cháo”,指方向,对着); ②朝阳升起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去上学。(读“zhāo”,表示时间、早晨) (4)自主交流识字方法: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①看图片识记:风筝、松鼠。 ②借助汉字演变过程识记:“鼠”是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只老鼠。 ③借助形声字的特征识记:“筝、抓、莓、愿、漂”都是形声字,可用读半边的方法来识记,注意声调变化。 ④借助动作识记:“折、抓、扎”都是提手旁,都与手部动作有关。 ⑤借助字理识记:“取”是会意字,本义是“攻下、夺取”,甲骨文右边是“手”,左边是斧刀的形状,中间的一条竖线表示耳朵,合起来就是表示用手去割取一个人的耳朵。在古代战争中,胜利者往往把打败的一方的俘虏或者战死者的耳朵割下来。慢慢引申为“拿”的意思。 小结: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帮助你记住这个字,那就是最好的方法! 6.游戏巩固。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明确:第1~6自然段写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第7~9自然段写他们两个吵架了,第10、11自然段写松鼠和小熊和好。 2.把握大意:课文讲述了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传递友情,从成为好朋友到吵架,最后又和好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友情(聚焦第1-6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小熊和松鼠的家分别在哪儿?(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2.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虽然距离很遥远,但是他们却成了好朋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默读第2~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1)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原来是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松鼠折了一只纸船,小熊扎了一只风筝。纸船顺着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