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8115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0-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9468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年级,历史,下册,2课,俄国,改革
  • cover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选择题 1.俄国的改革意味着草原化和东方化的俄国历史宣告终结,海洋化和西方化的俄国历史由此开始。俄国历史成为欧洲历史的一部分,并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下面哪些事件可以体现上述观点(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卡德纳斯改革 2.俄国彼得一世即位后,改组行政机构,创建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派遣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等。这些举措说明俄国(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进一步强化农奴制 C.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3.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处是( )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军事知识。同时期俄国国内的新式世俗学校开设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给俄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1872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学生派遣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同时期国内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等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几何、物理学课程。 A.瓦解了封建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4.时势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和趋向,在历史发展的大转折时期,社会风貌常随之改变。以下关于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 图一 彼得一世时期强迫行人剪胡子 图二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 A.都体现了本国封建势力的主动革新 B.借助习俗改革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 C.促使本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 D.顺应时代潮流实现社会性质的改变 5.“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这主要得益于( ) A.俄国农奴制被废除 B.彼得一世改革推动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6.学会抓住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兴办手工工场”“开启近代化进程”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 7.手工工场迅速发展,为解决劳动力问题,政府颁布法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材料主要表明俄国(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C.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成为了欧洲军事强国 8.下图所示时间轴梳理了俄国的发展之路,其中②处对应的事件是( ) A.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B.彼得一世改革 C.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D.十月革命胜利 9.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产阶级在改革中分享到了一些政治权力,但沙皇仍然通过控制地方实权部门继续着封建专制统治。这体现改革( ) A.毫无实质性的效果 B.损害了俄国农奴的利益 C.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D.剥夺了资产阶级的权力 10.“在拨给农民份地时,地主割去了农民原有份地中最肥沃的土地,称‘割地’。地主还故意把自己的土地插入农民的份地中,把农民的土地分割成许多碎块,使农民不得不出高价地租耕种地主的‘楔形地’。”材料反映俄国1861年改革( ) A.地主将“割地”出租给农民 B.进一步强化农奴制 C.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D.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1.九年级(3)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时搜集了下面两幅图片,对图片反映史事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B.都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C.都推动俄国近代化 D.都以富国强兵为目标 12.历史学者在评价19世纪中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尽管改革保留了土地贵族特权且未彻底解放农奴,但它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生产关系,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与市场。”这一分析主要强调改革的(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