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8132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4183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年级,历史,下册,11课,苏联,社会主义
  • cover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十月革命后,苏俄为巩固政权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五年计划 2.1921 年初,苏俄多地出现社会动荡。农民对粮食征收政策表现出强烈抵触,部分地区的工人因工厂停工和生活物资短缺而举行集会。甚至在一些曾支持革命的群体中,也出现了对现行政策的不满声音。据此可知( ) A.十月革命产生深远的世界意义 B.农民可以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C.自然灾害造成了粮食严重短缺 D.广大民众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1921年,苏联实行了新的政策,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用劳动力,该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这一情形的出现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执行 C.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4.1922年12月30日,下图所示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此时其处于( ) A.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冷战对峙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5.1922年初,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教育计划,截止到1925年,政府建立了19000多个“扫盲中心”,并且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苏共15大则将扫除文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到1938年,四年制基础教育学校网覆盖整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城市儿童提供的七年制高级学校也组建起来,四年制和七年制的学校成了苏联教育体系的基础,十年制学校也大量出现了。这表明苏联( ) A.教育体系的建立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 B.教育体系的建立主要服务于政治改革 C.扫盲教育政策是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 D.教育体系的建立超前于苏联工业化 6.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裸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五六倍。材料表明苏联模式( )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7.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许多农民拒绝交纳粮食税,国内一些大城市出现居民食品脱销断档的现象。1929年,粮食凭票供应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 B.余粮征集制遭到了农民抵制 C.用行政手段进行农业集体化 D.政府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 8.下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促使工业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 ) A.新经济政策延续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五年计划的实施 D.赫鲁晓夫的改革 9.下图所示为1929年和1938年苏联经济总量在全球所占比例。导致这一时期“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工业化的开展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0.用时间轴梳理历史进程、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或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时间轴的主题可拟为(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1.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正确评价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D.评价了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 12.1914年一战开战时,面对装备精良的德军,俄国陆军1/3的士兵手里没有步枪,炮兵每天能发射的弹药还不足3发;到了二战时,苏联1942年生产坦克及自行火炮2.4万辆,而同期德国只有5600辆。这种变化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