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1405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日期:2025-10-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5654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16课,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体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核心主线:民族危机加深→局部抗争兴起→历史转折出现 设计意图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讲述的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到全面爆发的关键阶段,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上承国共十年对峙,下启全民族抗战,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逐渐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的重要转折点。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为后续学习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奠定坚实基础。(二)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探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时,学生需要从国内外形势、各方利益诉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激发爱国情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以及中国人民在局部抗战中表现出的英勇抵抗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以大局为重,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课程标准 认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体会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努力。 素养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1.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借助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史料,探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在地图中标绘日军侵华路线和西安事变的相关地点,明晰关键事件的时空脉络。2.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3.家国情怀:通过感受中国人民在局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和平解决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中国时局转变的关键。 大单元教学定位 单元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单元贯通总纲: 纵向时间串联:以“中国抗日战争的历程”为主线,串联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全民族抗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到全面、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全过程。横向维度拓展: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貌,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核心定位锚定: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具有开篇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开端,为后续学习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和平。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线是“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觉醒与凝聚”,聚焦中国人民在日本侵华背景下,逐步团结御侮、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进程。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