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1430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日期:2025-10-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1次 大小:3005789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单元,素材,一体化,教学课件,19课
    (课件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 国 历 史 ———中流砥柱领航向,全民族抗战铸辉煌 台湾光复 中共七大 01 素养目标 03 整体感知 04 问题探究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反馈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2 新知导入 本课定位 大单元贯通总纲 纵向时间串联:以“中共引领抗战”为主线,衔接统一战线形成、敌后战场开辟与抗战胜利,展现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再到胜利的完整周期,凸显本课“中流砥柱作用总结与价值升华”核心地位。 横向维度拓展:从政治引领、战略指导、战场实践、国际协作四维,呈现中共引领全民族抗战的多元路径与胜利的立体影响。 核心定位锚定:聚焦“中共如何引领抗战胜利”与“胜利意义”,突破仅讲结果的局限,让学生理解党的领导是抗战核心力量,为单元学习收尾。 素养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共七大、战略反攻与日本投降的史实,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展现的民族精神。 一、核心素养目标 1梳理“中流砥柱引领 — 准备 — 反攻 — 胜利”的时空脉络。(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 2.运用唯物史观整合中共政治引领、战略指导、群众动员等史料,客观论证“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 3.感悟中共引领抗战胜利的艰辛历程,理解“党的领导是胜利的根本保证”,树立“爱党爱国、团结奋进”的家国情怀,增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责任感。(家国情怀)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政治、战略、实践层面);中共七大的内容与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难点:从政治引领、战略指导、群众动员等维度,论证“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新知导入 狄仁杰的迷惑 新华社北京2025年10月24日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4日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思考:为什么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离开祖国怀抱50年之久的台湾为何能够回归? 台盟中央在京开展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系列活动 任务01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副标题:从主张到实践,引领抗战方向) 问题链导学: Q1.基础识记: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关键事件有哪些? Q2.理解分析:《论持久战》中“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的科学预见,对全国抗战有何重要作用? Q3.拓展应用:结合抗日根据地建设举措,说明其如何为抗战胜利筑牢“物质与群众基础”? 新知讲解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提出者。 全民族团结抗战维护者 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抗日根据地建设奠基者 政治领导力与战略策略指引者 新知讲解 1、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中共召开会议,确定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共深入敌后,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郑重提出“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主张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 1937年8月 1937年11月后 洛川会议,图为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林伯渠 1931年9月18日 1936年12月12日 1935年8月 率先提出抗日主张 “八一宣言”呼吁团结抗日 促成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5年8月《八一宣言》 Q1.基础识记: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关键事件有哪些? 九一八事变后率先提出抗日主张;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团结抗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