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31448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5192870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教学
,
单元
,
一体化
,
素材
,
教学课件
,
17课
(
课件网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中 国 历 史 ———从卢沟桥烽烟到南京血色,解码全民族抗战的觉醒与坚守 01 素养目标 03 整体感知 04 问题探究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反馈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2 新知导入 本课定位 大单元贯通总纲 纵向时间串联:以“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为主线,衔接第16课“九一八事变与局部抗战”、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18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展现抗日战争从“局部抵抗”到“全国动员”再到“持久抗争”的发展历程,凸显本课“全面爆发与苦难考验”的关键地位。 横向维度拓展:从军事(日军全面进攻与中国军民抵抗)、政治(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文(战争罪行与民族记忆)三维展开,通过七七事变体现“战争升级”,通过南京大屠杀体现“人性考验”,全面呈现全民族抗战的复杂性与严肃性。 核心定位锚定:作为单元“全面抗战启动与历史警示”的关键课,既需讲清全民族抗战的形成逻辑,也需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育,实现“历史认知 — 情感共鸣 — 价值引领”的递进,为后续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 素养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认识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与民族牺牲,认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淞沪会战示意图、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标注关键历史地点与时间节点,构建“全面侵华—都城沦陷—罪行发生”的时空脉络。(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 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七七事变爆发的必然性,客观阐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性质与影响,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 3.感悟卢沟桥守军的抗争精神与南京大屠杀中蕴含的民族苦难,树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的家国情怀,增强维护历史真相的责任感。(家国情怀)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的爆发与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与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反人类的残暴罪行;认识“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维护和平”的辩证关系 新知导入 狄仁杰的迷惑 1937年,一首《卢沟桥歌》唱道:“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是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的一座古石桥。 思考:当时的卢沟桥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说“最后关头已临到” 1937年,这两个地点发生的事件,如何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又为何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记忆? 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准备战斗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任务01 烽火山河———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副标题:从“局部抵抗”到“举国动员”,解码民族抗战起点的历史必然 任务主题:从“局部抵抗”到“全国动员”,七七事变为何是全民族抗战的起点? 问题链导学: Q1.1937年7月7日,日军为何选择在卢沟桥挑起事端? Q2.面对日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Q3.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为何能迅速放下分歧、达成合作? 新知讲解 【史料实证】.日军进犯华北后,重新确定了什么样的侵华方针?日军的底气在哪儿?日军能如愿以偿吗? 材料一:“鉴于南京政府近来反日行为日益频繁…为维系帝国自开国以来对华之一贯积极政策,为帝国安全和国民生计考虑,务必革除之前保守做法,限期动员80万兵员,给予其全面重大打击…占领华北之北平、天津及华东之上海…并准备战争长期化。” ———《日本1937年度对华作战计划》(1936.12订) 材料二:1937.7中日实力对比表 类别 中国 日本 比例 钢铁年产量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八年级历史秋季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含答案)(2025-11-19)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21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25-11-19)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19)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025-11-19)
九年级历史秋季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题 (含答案)(2025-11-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