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二人都是小兵开始当起,都是44岁达到权力最高峰 拿破仑称帝:1815-1804=11年 希特勒任国家元首:1945-1934=11年 一个领导法国打败德国,一个领导德国打败法国 都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洲,成为欧洲霸主 人生转折:都在6月22日这一天进攻俄国,都战败于俄国之手。 俄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能够让两个军事天才都惨败呢? 我们从这两个人的迷之巧合说起: 学习目标 1 2 3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史料实证)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家国情怀)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兴起与统一的历程: 读P6,根据时间节点概括俄国改革前的发展历程 ? 俄罗斯国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3世纪末 16世纪 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形成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莫斯科公国建立 建立统一的俄国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沙皇俄国。(沙皇”一词来自拉丁语“凯撒”,意即皇帝。)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2.背景: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俄国 西欧 西欧国家强大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俄国农奴制盛行 工商业发展缓慢落后 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概括一下当时国际上主要国家和俄国的社会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俄国该如何改变? 彼得一世出访西欧 “拖延就是死亡”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3.人物简介: 彼得一世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五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1689年8月,彼得一世推翻了主政的姐姐索菲亚公主的统治,实现亲政。9月,与清政府缔结了中俄历史上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同年10月,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697年,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回国后,开始仿效西欧发达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1721年,彼得一世被俄国参政院尊奉为皇帝,获得“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沙皇俄国”的名称也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 壹·近代化道路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4.目的: 出发:1697年3月9日,彼得率领使团从莫斯科出发。 第一站:瑞典控制下的里加 第二站: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一周、火炮射击) 第三站:荷兰阿姆斯特丹(三个月、船厂木工) 第四站:伦敦(学习造船理论、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 第五站:波兰华沙(双方达成共同对抗瑞典的共识) 结束:1698年8月25日,彼得结束一年半的访问,回到莫斯科,并招募了各种专门人才共计640人。 通过此次西欧之行,彼得发现了俄国人思想的封闭和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这让彼得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