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第2课,是理解俄国从封建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核心节点。教材以“两场改革”为核心,先以彼得一世改革为切入点,围绕“近代化开启”,梳理其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习俗等领域的措施,既呈现增强国力的积极影响,也点明强化农奴制的局限性;再聚焦1861年农奴制改革,从背景、内容、影响展开,凸显两场改革的递进关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世界史基础,此前学习过近代殖民扩张、资本主义萌芽等内容,对“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逻辑有初步认知,且通过影视、书籍对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有零散了解,对俄国从落后到崛起的历程求知欲较强,适合开展史料分析与对比探究活动。该阶段学生逻辑思维渐趋成熟,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意识增强,但解读数据史料、政策文本的能力仍需引导。教学中需依托直观素材降低抽象概念理解难度,通过分层设问与对比表格,帮助学生构建全面认知。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史料实证) 3.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核心史实。 五、教学难点 辩证评价两场改革,把握俄国改革的历史逻辑。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对比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观察分析、识读地图、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拿破仑称帝、希特勒任国家元首的时间线,两人均从士兵崛起,44岁掌权挑战全欧洲,却都在6月22日进攻俄国惨败。俄国究竟是怎样的国家,能让两位军事天才折戟沉沙? 俄国的强大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近代以来两次关键改革———今天我们就走进《俄国的改革》,探寻其强国之路的历史逻辑。 思考问题并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以“两位欧洲霸主败于俄国” 创设悬念,激发九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近代化道路的开启 ———彼得一世改革 (一)俄国兴起与统一的历程 【引导】读P6,根据时间节点概括俄国改革前的发展历程? 【回答】9 世纪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形成→13世纪被蒙古征服→13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建立→16 世纪伊凡四世称沙皇。 自主阅读教材提取时间线,培养自主学习与信息归纳能力。 (二)背景 【引导】出示材料,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概括一下当时国际上主要国家和俄国的社会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俄国该如何改变? 【回答】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俄国封闭落后,农奴制阻碍社会进步。这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动因。 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俄国与西欧的发展差距 人物简介 目的 【引导】出示人物介绍,请学生阅读材料,简要介绍彼得一世生平。彼得一世西欧之行后,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强调】通过此次西欧之行,彼得发现了俄国人思想的封闭和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这让彼得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