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2531

统编版语文二上第四单元7.《古诗二首》 教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97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 cover
小学语文___二_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核心问题:从《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中,你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哪些特点?诗人想传递怎样的情感? 子 1.《登鹳雀楼》里,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子 2.《望庐山瀑布》中,诗人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 子 3. “更上一层楼” 仅仅是说 “再登一层楼” 吗?诗人想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 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能规范书写 “楼、依” 等字,注意间架结构;3. 努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引导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积累生字、写景词语,发现 “楼、依” 等形声字构字规律,感受汉字文化内涵。 1. 能准确认读 “鹳、雀、庐、瀑” 等生字,规范书写 “尽、疑” 等字;2. 能区分 “瀑” 的不同读音(pù、bào)。 阅读与鉴赏 1.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结合插图和上下文了解诗句意思,在阅读中积累 “白日依山尽” 等写景句子;3. 喜欢读古诗,能感受古诗描绘的山河之美,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古诗学习,了解鹳雀楼、庐山等自然景观,提升对祖国山河的认知。 1. 能结合插图说出诗句的大致意思;2. 能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阔或雄伟。 表达与交流 学说普通话,在交流诗句感受时态度自然大方;2. 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努力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3.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描绘的画面,做到表达清晰。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引导学生将诗句想象转化为口头表达,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1. 能完整说出 1-2 句诗句的意思;2. 在小组交流中能主动发言,不怯场。 梳理与探究 1. 观察 “楼、庐” 等字的字形,体会形声字构字特点;2. 用口头或图文方式(如 “诗句 - 画面” 配对卡)整理古诗学习成果;3. 尝试梳理古诗中描写 “山”“水” 的不同角度(如远景、近景)。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收集其他写景古诗,拓展阅读视野。 1. 能说出 “楼、依” 是左右结构,“尽” 是上下结构;2. 能将 “白日依山尽” 与对应的插图配对。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1. 二年级学生已学过《静夜思》《春晓》等简单古诗,能借助拼音朗读古诗;2. 对 “太阳、山、河、瀑布” 等自然景物有生活认知,能通过插图辅助理解文本;3. 掌握 “熟字加偏旁”“组词识字” 等基础识字方法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 对 “鹳雀楼”“庐山” 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不了解,影响对诗句场景的感知;2. “依、穷、疑” 等关键字较抽象,仅靠字面难以理解(如 “穷” 不是 “贫穷”,而是 “穷尽”);3. 难以体会 “更上一层楼” 的深层含义(如 “努力提升才能看得更远”),易停留在字面意思 课时目标 1. 借助拼音、形声字规律(如 “楼 - 庐” 都是 “木” 字旁,和建筑 / 树木相关),正确认读 “鹳、雀、庐、瀑、疑” 等 10 个生字,规范书写 “楼、依、尽、疑”4 个生字,注意 “疑” 的笔顺;2. 正确流利朗读《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读出诗句停顿(如 “欲穷 / 千里目,更上 / 一层楼”),背诵两首古诗;结合插图和上下文,理解 “白日依山尽”“飞流直下三千尺” 等关键诗句的大致意思;3. 通过听乐曲、看插图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能用 “我好像看到了……” 的句式描述(如 “我好像看到了黄河流进大海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阔与雄伟,体会诗人对山河的赞美之情。 评价任务 1. 通过 “生字认读小转盘”(随机抽取生字朗读)和 “写字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