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单元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去旅行,游大美河山,赏人文风光。这节课,让我们来到第一站,去发现家乡美,绘制旅行手册。同学们,加油哦! 核心任务 绘制旅行手册 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幅神奇的画卷,藏着无数美丽的风景。在一千多年前,有两位诗人登高望远、遥看瀑布,把他们眼中最壮丽的景色,用诗句永远地留了下来。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用短短几句诗,就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那雄伟的黄河、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二首》,化身小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中的美景读出来、画出来、讲出来吧!! 古诗二首 7 课型:精读引领课 课时:2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活 动 一:认识作者,揭示课题 活 动 二:初读诗歌,感悟节奏 活 动 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活 动 四:认真书写,展示风采 学习活动 活 动 一 认识作者,揭示课题 贰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1.认识作者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作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著名的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2.认识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稍微停顿 音断气连 3.读好课题 识记“登” 3.读好课题 活 动 二 初读诗歌,感悟节奏 叁 yī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yù cénɡ qiónɡ 朗读要求: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读准字音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 鹳 雀 楼 / / / [唐]王之涣 / / 读五言诗在前面两个字后停一停,才好听。最后一个字拖长一点,会更有感觉。 2.读好节奏 活 动 三 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肆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圈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景物。 1.圈画景物 白日依山尽 傍晚的太阳 太阳快要落山了 依 人在衣中 依靠 挨着 甲骨文 本义 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不断的青山落下去。 读得慢一点 2.借助图片、关键词句,说画面 黄河入海流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放慢语速,读出气势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欠,人张口吞咽口水想吃东西的样子。 谷,表示粮食。 欲 形声兼会意字 本义 欲望想要 欠 所想 穷 本义 尽头 目光所及的最远处 2.借助图片、关键词句,说画面 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借助图片、关键词句,说画面 只有站得 ,才能看得 。 高 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气势高昂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_____, 黄河_____。 欲穷_____, _____。 3.背诵古诗 圈景物 读情感 说画面 诵积累 4.学法小结 活 动 四 认真书写,展示风采 伍 依山尽 穷人 一层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依 尽 穷 层 1.观察分类 依 yī 书写指导:“衣”的长撇从横画中部起笔,撇至“亻”侧,末笔捺从长撇的上部起笔。 部首:亻 组词:依着 依靠 音序:Y 结构:左右 2.写好生字 尽 jìn 书写指导:“尺”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部首:尺 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 音序:J 结构:上下 2.写好生字 穷 qióng 书写指导:第1笔点左右居中,第5笔是点不是捺;“力”撇的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