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从“小”东平见“大”中国 活动:观看视频,寻找视频中东平的地貌类型,及人文景观的分布,思考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 影 响 影 响 课程标准 1.3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结合资料,从多角度综合分析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相互影响 区域认知:以特定区域为研究对象,认识到不同区域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地理实践力:调查东平其他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相互影响的案例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山东东平案例的分析,深刻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地表形态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壹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影 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一:探究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以东平县域为例,观察图中聚落分布,讨论:地形对聚落形成的影响及原因。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拉萨市,常住人口不足100万。 活动一:探究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以拉萨市和成都市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形成的影响及原因。 成都市,常住人口达2000万以上。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观察上图思考:人口分布与海拔有什么关系? 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占比在下降。 读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面积及人口占比。 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其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57.3%,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80.2%。 总结,从海拔的角度分析,世界人口多分布于什么地区?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低平地区,具有低地指向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总结) 地形 对人口分布影响 原因 平原地区 人口密集,世界人口密集区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与交通联系。 山地高原 人烟稀少,在山区生活的人们,一般将居住地选择在河谷地区或山间盆地。 地表崎岖的山地,寒冷干燥的高原,不利于农耕和对外联系。 地形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原因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坡度超过7°,坡度小于25°就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面积广阔,土壤肥沃,适宜农耕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二:探究地表形态对农业景观的影响 1.四幅图分别展示了什么样的农业景观与生产特征?与地形的关系如何? 畜牧业 果树栽培为主的种植业 林场,用材林树种单一 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的山地适合林业发展 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适宜发展高寒农牧业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二:探究地表形态对农业景观的影响 2.对比哈尼地区森林和梯田分布差异,归纳海拔、坡度等对农业的影响。 红河哈尼梯田土地利用示意图 有一定坡度 海拔较低 因地制宜修筑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坡度较大 海拔较高 发展林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二:探究地表形态对农业景观的影响 3.秦岭“南草北树”现象: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顶部区域,沿着山脊线能看到明显的“南草北木”现象。南坡是厚实松软的高山草甸,北坡则是杜鹃林、冷杉林等。 南坡为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且坡度较陡导致水分流失快,仅适宜草本植物生长 北坡为阴坡,光照弱、蒸发少,坡度较缓且积雪融水补给稳定,水分条件能满足乔木需求 S N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结) 地形要素 对农业生产影响 海拔 海拔较低的平原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较小。 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的山地适合林业发展 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适宜发展高寒农牧业 坡度 坡度超过7°,就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 坡度超过25°,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应发展林业或进行自然保护 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