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4832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1-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15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化,内涵,功能,教案,-2025-2026,学年
  • cover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结合文化强国建设实践,理解文化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戏剧交流案例,准确界定文化的内涵,辩证认识文化的多元功能,提升逻辑分析能力。 公共参与:联系身边文化现象,主动参与文化体验与传播活动,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公民责任。 二、学情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中生对 “文化” 有直观认知(如戏曲、歌曲等),但缺乏理论层面的系统界定;熟悉时政热点,对文化交流类活动兴趣浓厚,但对文化功能的深层理解不足,需通过具象案例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开篇基础,分为 “什么是文化” 和 “文化的功能” 两目。第一目界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是理解文化功能的前提;第二目阐述文化对个人、社会、国家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文化传承创新奠定基础。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需结合时政素材强化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功能。 教学难点:区分文化现象与非文化现象;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及文化的引领作用。 四、教学方法和准备 (一)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二)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 “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 素材的 PPT,准备探究任务单,梳理教材知识点框架。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搜集身边的文化现象案例(如校园文化、地方戏曲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 2025 年 10 月 “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 开幕式晚会片段(含《汤莎会》《神女劈观》等节目),教师提问:“这场跨越古今、融汇中西的戏剧盛宴属于什么范畴?它为何能引发广泛共鸣、传递中国声音?” 引出本课主题 ———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二)议题探究 总议题:文化何以成为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分议题一:解码戏剧盛宴 ——— 什么是文化?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 年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以 “十年文明互鉴路,牡丹新声世界听” 为主题,涵盖昆曲选段、国风歌曲、跨文化戏剧等多元形式。中外艺术家携手创作,既展现《牡丹亭》等传统经典,又融入现代音乐、实景舞台等创新元素。 问题设置:① 晚会中的哪些元素属于文化现象?② 这些文化现象体现了文化的哪些特点?③ 结合教材,如何准确界定 “文化” 的内涵?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区分文化现象(戏曲表演、歌曲创作等)与非文化现象(舞台灯光设备等物质载体)。 梳理知识点并板书: 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文化的特点: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离不开物质载体(如戏剧需通过舞台、演员表演承载);具有传承性与创新性(如《牡丹亭》的古今演绎)。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5 分钟,结合材料与教材发言。 展示课前搜集的文化案例,运用知识点进行简要分析(如校园艺术节属于文化现象,体现实践性与传承性)。 分议题二:聚焦文化价值 ——— 文化有哪些社会功能?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戏剧交流月期间,抚州当地文旅消费同比增长 30%,不少传统戏曲团体通过年轻化改编收获大量青年观众;《汤莎会》让中西方观众感受到 “至情” 与 “挚爱” 的共通情感,助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问题设置:① 戏剧交流月如何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体现文化与经济的什么关系?② 跨文化戏剧为何能引发情感共鸣?说明文化具有什么功能?③ 结合材料,分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师活动 讲解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