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上13《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了解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无私奉献的事迹,增强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提升道德修养境界,培养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语言运用:积累文中重要字词(如“殉职”“狭隘”“热忱”等),掌握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学习叙议结合、对比等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语言表达与分析能力。 思维能力: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总—分—总”的论述思路,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理解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 审美创造:感受文章中对白求恩精神的深情赞颂,体会语言的庄重与力量,培养对高尚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审美感知,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概括白求恩的精神品质,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掌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深刻领悟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价值,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 教学过程 导入: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冒着枪林弹雨救死扶伤,最后因感染不幸逝世。毛泽东同志为他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跟随毛主席的笔触,共同探讨三个核心问题:我们究竟在纪念什么?为何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纪念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纪念他? 任务一:明纪念内核 活动一:默读课文,重点勾画出作者笔下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句子,并概括出各段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结构。 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链接资料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白求恩在一次演讲中指出, “帝国主义的不义之战爆发了,人民的胜利就不远了。人民革命一定会在这场帝国主义为争夺财富发动的战争里得到成功。真正的战斗是在中国,那里的斗争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命运,我要和他们一起战斗”。于是,白求恩践行了列宁主义认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的路线,进而在将自己的想法向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汇报后,组建援华医疗队和募捐资金,于1938 年 1 月从加拿大温哥华乘船取道香港,后又通过飞机、火车、汽车、骑马等多种交通工具,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到达延安和晋察冀根据地。 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链接资料2:白求恩大夫作为美国胸外科协会五大理事之一,有着较高的声誉和丰厚的待遇,但为了理想和信仰,他毅然决然抛弃这些身外之物,远渡重洋,奔赴抗日战场。1938 年 6月,白求恩从延安转赴晋察冀解放区,见到聂荣臻司令员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司令员同志,我的战斗岗位在哪里?”第二天他就赶往 60 多里外的后方医院驻地五台县松岩口村,并立即投入工作。他到达抗日前线的第一周就为520多名伤员做了检查。特别是在齐会战斗中,为抢救伤员,白求恩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感,创造了连续工作 69 个小时不休息的记录,给 115 名伤员做了手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医疗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赏析: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没有一个不”,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写出作者斩钉截铁不可动摇的语气,进而突出他的感动敬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