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时空观念:通过时空坐标和示意图,梳理辽夏金元诸政权建立和发展的历程。 2.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论证辽夏金元时期制度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3.家国情怀:体悟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和推动的结果。 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大定之治”、元朝统一、驿道、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四等人制。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内 容 索 引 知识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知识点四 [基础自学] 1.辽朝 (1)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_____,后来改国号为辽。 (2)与宋对峙: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知识点一 辽与西夏 上京 (3)制度建设 ①职官设置: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_____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政治中心: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_____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汉人 行营 2.西夏 (1)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_____,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制度:西夏基本模仿____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夏金关系: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兴庆府 北宋 [学透教材] 【概念阐释】 南、北面官制 辽太宗耶律德光建立,“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指朝官、帐官等,多以契丹贵族担任,因其办公场所位于皇帝的牙帐之北而得名;南面官指模拟唐朝设置的官制,多为汉人担任,因其办公场所位于皇帝牙帐之南而得名。 【拓宽教材】 观察教材P58“《契丹人引马图》”,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马匹肥壮表明畜牧业发达;铁马鞍制作精巧表明冶铁业发达。 [互动探究] 视角 辽夏的政治制度 史料 辽夏的这种特别的版图结构,推动它们去创制一种不同于纯中原式的国家建构模式。它不仅能在汉地社会和统治者的“祖宗根本之地”之间保持着平衡,而且提供了比中原汉制更有弹性、更能容纳多样化、可能性因而也更能持久的一种制度框架。 ———摘编自姚大力《一段与“唐宋变革” 相并行的故事》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辽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提示 特点:在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学习汉族政治制度;“蕃汉分治”、因俗而治。 原因:辽夏统治的北方地区和汉族的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认识: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融。 【思维升华】 辽和西夏统治的共性 社会进程 兴起之初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游牧生活 外部环境 都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 统治措施 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政治制度 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 与宋关系 都与宋朝有大规模的战争,都与宋议和,之后都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基础自学] 1.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_____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2.征战: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3.迁都:1153年,金迁都_____,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4.制度:_____制度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5.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6.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知识点二 金朝入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