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和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后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23-24七年级上·北京西城·期末)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和传说,如“后羿射日”“夸父追日”“愚公移山”“伏羲画卦”“神农尝草”等,其中体现“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的传说是( ) A.后羿射日 B.神农尝草 C.夸父追日 D.愚公移山 2.(23-24七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就是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他们是( ) A.黄帝和炎帝 B.黄帝和蚩尤 C.炎帝和蚩尤 D.尧帝和舜帝 3.(24-25七年级上·山西·期中)考古学家在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荆山的西坡遗址(距今6000—5300年)中发现一块人工开采的铜矿石,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开采铜矿石的地方。在《史记》中早有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材料说明( ) A.文献记载与考古实物互相印证 B.黄帝是传说中手工业的创始人 C.史书记载比考古发现更加可信 D.传说时期因年代久远难以考证 4.(24-25七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禹治理的是( ) A.黄河 B.长江 C.西辽河 D.淮河 5.(24-25七年级上·天津宝坻·期中)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其中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古城是( ) A.浙江良渚古城 B.山西陶寺古城 C.陕西石峁古城 D.河南二里头古城 6.(24-25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龙是华夏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下图是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的龙。据此可知,华夏文明( ) A.起源最早 B.多元一体 C.复杂多样 D.一成不变 7.(24-25七年级上·云南曲靖·期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依据中国方案,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 A.磨制石器 B.水稻、粟等粮食作物的种植 C.制作陶器 D.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8.(24-25七年级上·内蒙古呼和浩特·期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经过对以下先民遗址的考证,被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 9.(24-25七年级上·四川德阳·阶段练习)李华同学整理了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都城遗址的一些遗存图片及介绍(如下),据此可以推测这一地区( ) A.使用磨制石器 B.形成完整文字体系 C.社会分工细化 D.出现早期国家雏形 10.(24-25七年级上·广东东莞·阶段练习)古人类学家们根据湖北恩施建始县龙骨洞发现的7枚人类牙齿化石推断:大约将近200万年之前,此地长期生活着一支直立人。他们繁衍进化,很可能从这里走出三峡,走向华夏乃至走向亚洲。据此可知,建始直立人( ) A.呈现新石器时代的生活状况 B.丰富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内涵 C.存在贫富差距及阶层分化现象 D.是存在中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 11.(24-25七年级上·江苏淮安·期中)传说在中国古代,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涿鹿 B.牧野 C.阪泉 D.长平 12.(24-25七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 ) A.部落联盟的统一 B.华夏族的形成 C.禅让制的实行 D.早期国家的产生 二、简答题 13.(24-25七年级上·全国·课前预习)我们今天经常自豪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是为什么? 14.(24-25七年级上·全国·课前预习)问题:【历史解释】结合所学说一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的历史依据。 三、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