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涵和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理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原因及必然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中国革命人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付出的艰辛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家国情怀)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屠杀数据 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武装反抗→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 ①从大革命的失败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②.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大革命失败前后革命力量的对比 大革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 共产党党员 6万多人 1万多 工人组织成员 300万人 3万多 农民协会会员 910万人 大部分散落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一:南昌起义 ③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俄国革命道路:城市中心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城市→农村→全国) 1.背景: 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学习俄国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城市→农村→全国) 教训:效仿俄国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行不通!! 一:南昌起义 2.南昌起义概况: (1)时间: 1927年8月1日 (3)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2)地点: 江西南昌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4)经过: 南昌起义(绘画) 八一建军节 军旗升起的地方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1949年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一:南昌起义 (5)意义:阅读朱德《纪念八一》,思考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革命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南昌首义诞新军, 喜庆工农始有兵。 革命大旗撑在手, 终归胜利属人民。 ———朱德 《纪念八一》 1927年10月起义军一千多人到达 陆丰建立红二师。 1927年8月3日起,起义军撤离南昌。 1928年朱德和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湘南。 三河坝 800人 一:南昌起义 思考探究 1927年8月23日起,起义军撤离南昌 朱德和陈毅率领部分转战湘赣 湘南 瑞金 三河坝 海丰 占领南昌→撤出南昌,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 思考: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结果如何? 材料一: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敌人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撒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1、广东曾经是国民革命的发源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进。2、交通便利,利寻找国际援助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 ①背景: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和革命事业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