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7212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10-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608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7课
  • cover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的第3课,是处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近代科技文化领域重大突破的系统梳理,承接着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也为后续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提供文化支撑。教材内容以“科学革命”与“文化繁荣”为两大主线。科学部分聚焦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通过阐述万有引力定律、生物进化论等成就,展现近代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文化部分则以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以及贝多芬、梵高的艺术作品为例,呈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流派,反映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与人文关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历史学习基础,通过此前课程了解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等背景,能初步将科技文化成就与社会环境关联,为学习本课奠定认知基础。但学生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学生对科学定律、文学艺术流派的理解较表面,易孤立记忆人物与成就,难以深入分析“科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且面临中考压力,更关注知识点识记,对抽象的科学精神、人文内涵挖掘不足。此外,学生对牛顿、贝多芬等人物虽有零散认知,但缺乏系统梳理,同时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概念的区分易混淆,需借助具体案例与生活化解读降低理解难度,激发探究兴趣。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图片,知道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了解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和文学成就;了解贝多芬音乐作品的特点。(时空观念) 2.通过讨论牛顿和达尔文科学成就的意义,比较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学成就的共同点,学会用史料探寻科学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史料实证) 3.通过了解历史人物的经历,感受这些杰出人物的人格力量,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成长道路上的艰难困苦,实现人生的价值。(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的作品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近代科学文化成就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间的相互影响,树立唯物史观。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播放短视频:剪辑包含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梵高绘制《向日葵》等的历史场景动画短视频。 【导入】视频中展现的这些人物和事件,都发生在近代欧洲。为什么这一时期会涌现出如此多的科学巨匠与文化大师?他们的成就又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第 7 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思考问题并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科学大家———牛顿、达尔文 (一)科学家———牛顿 【引导】出示牛顿照片和表格,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二)牛顿的成就 【引导】结合课前的准备,分别请三位学生为大家介绍牛顿的三大成就。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牛顿被人们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吗? 【总结】建立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因此,被人们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人们将牛顿力学体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