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篇,上承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短暂繁荣,下启二战的爆发,在世界现代史“资本主义发展”脉络中具有转折性地位。教材围绕罗斯福新政,按危机爆发、新政实施、新政影响的逻辑展开。第一部分聚焦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隐患切入,梳理危机的表现、特点与根源,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第二部分阐述罗斯福新政,通过整顿金融、工业调整、农业改革、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等措施,凸显“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第三部分分析新政的影响,既肯定其缓解危机、开创干预模式的积极作用,也指出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根本矛盾的局限性。整体内容既呈现了具体历史事件,也蕴含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提供历史参照。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习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且通过中国改革开放了解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能关联中外历史进行类比思考。但学生有可能对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本质把握不足,对新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分析缺乏深度,易陷入片面认知。此外,学生对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等经济政策的专业术语理解存在障碍,需借助史料、案例简化分析,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开始的国家、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内容等史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研读史料,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的必然结果。(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理解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罗斯福的事迹,感受他的执政智慧、为国担当的勇气与创新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素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特点与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与评价。 五、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以及“自由放任政策”与“国家干预经济”的本质差异。 六、教学方法 表格归纳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梳理、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视频片段,1929 年,美国从“飞扬的二十年代”跌入经济大危机的深渊,股市崩盘、企业破产、工人失业;1933年,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临危受命,推行“新政”拯救美国。他是谁?他的“新政”如何化解危机?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罗斯福新政》,探寻美国的危机与重生之路。 观看视频,了解轮椅上的霸主———罗斯福的传奇一生。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观看视频,激发对“罗斯福新政”的探究兴趣,同时奠定“危机与改革”的课堂基调。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危机暗藏 积重难返 ———从繁荣到危机 20年代的空前繁荣 【讲授】呈现图文材料,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二)繁荣背后隐藏危机 【引导】继续出示文字材料,阅读材料,你认为此时繁荣背后隐藏哪些危机?生答后出示“虚假的泡沫”关键词。 (三)导火索———美国股市崩盘 【提问】这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 【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