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8048

借”提示“,悟”改变“ 从单元研习任务和学习提示切入组织单元教学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4861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提示,单元,41张,必修,选择性,语文
  • cover
(课件网) 借“提示”,悟“改变” 从单元研习任务和学习提示切入组织单元教学 “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一起组成了单元教学的助学系统。这是语文统编教材的一大突破,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 《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精神是:教学以学习任务群为内容框架,以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基本路径。 课标解读 一、核心理念的对应关系 1. 核心素养导向 《阿Q正传》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对应"语言建构与运用";《茶馆》的单元任务要求"探讨社会历史内涵",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设置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路径。 2. 任务群设计逻辑 本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提示中"体会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如《再别康桥》的诗歌意象与《秦腔》的散文笔法),以及任务群中"比较不同文本的叙事视角"(如《阿Q正传》的全知视角与《边城》的限知视角),均体现任务群强调的"整合性学习"理念。 二、实施路径的衔接关系 1.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在教材中转化为可操作的任务。如课标要求"能从多角度赏析作品",对应单元任务中的"撰写文学短评";课标"发展批判性思维"对应《风景谈》学习提示中的"思考文本的时代价值"。 2. 教学策略的导向性 教材通过学习提示提供方法论指导,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提示"关注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呼应课标"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任务群设计的"戏剧改编实践"则落实课标"增强文化体验"的要求。 三、评价体系的呼应关系 1. 过程性评价的嵌入 单元研习任务中的"小组研讨记录""创作草稿"等要求,对应课标"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的导向。如《茶馆》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作为评价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依据。 2. 学业质量标准的具象化 教材通过任务设计将学业质量标准转化为具体表现指标。例如课标要求"能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对应《阿Q正传》任务中的"多元视角分析";课标"能运用多种形式交流研讨成果",对应单元成果展示的"多媒体汇报"要求。 课标解读 第一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第四单元 科技与文化论著研习 本任务群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旨在大体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 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 单元任务群解读 选 必 下 册 (1)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 至少选读10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2)关注当代文学创作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 (3)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 单元任务群解读 学习目标与内容 (1)阅读材料可以是单篇作品,包括作家作品专集的选篇,也可以是长篇著作的节选。建议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组织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专题内容。其中,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要占一定比例。 (2)要有足够的课时保证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的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