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9756

河南省南阳六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3060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南阳,六校,2025-2026,学年,高二
    2025一2026学年(上)南阳六校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殷墟遗址出土遗物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出土大量动物骨骼,大规模的畜牧业能提供充足兽骨原料,体现了商代畜 牧业发展;制骨作坊对兽骨加工,制作出造型精美的鸟形骨笄(手工业制品),体现了手工业(骨器制作)的发 展,B项正确。材料虽能体现骨器制造业的“规模”,但未提供手工业的“分工”情况,A项错误;材料中鸟形骨 笄为骨制束发用具,不能确证其为农业奴隶日常使用,且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遗物不全是盘发用具,排除C 项;材料聚焦畜牧业、手工业领域的考古发现,与“国家机构对官吏的管控”并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2.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孝文帝改革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 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中“革俗迁洛,禁胡服胡语”、强制学习儒家经典体现了“汉化”;“仿照两汉官制修订北魏官阶” “尊崇孔子”“兴办太学”是从政治和思想层面学习汉族王朝的封建制度,这些本质上都推动了鲜卑族从游牧部 落制向农耕封建制转型,A项正确。“终结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是439年,而 孝文帝推行“革俗迁洛”等举措是在494年迁都洛阳之后,C项错误;孝文帝汉化和封建化的核心目的是巩固北 魏政权统治,且材料未提及“维护鲜卑士族的特权”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 3.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的官员考核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 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德义”“清慎”属于道德素养范畴,“公平”“恪勤”体现履职实绩要求,二者共同构成吏部考核 的核心内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士族垄断政治”相关内容,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吏部对已任职官员的 考核标准,而非官员选拔任用的标准,B项混淆“选拔”与“考核”概念,排除;材料未提及“地方官考核权”的归 属变化,仅说明考核的相关标准,C项错误。 4.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宋辽夏金的货币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 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宋朝货币广泛通行于辽夏金,且辽夏金仿效中原(宋朝)铸钱技术,形成“圆形方孔年号钱”的货币 形态。这体现出宋与辽夏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仅表明辽夏金仿效中原铸钱 技术,并未体现其铸币技术远超宋朝,A项错误;材料重点并非是“辽夏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 宋钱通行于辽夏金仅能说明经济交流密切,不能直接说明“宋朝在经济上对辽夏金的优势”,D项错误。 5.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明代基层治理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 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描述的是明朝的十家牌法,即通过编牌登记户籍信息、每日“审察”、“十家连坐”等机制,加强 政府对基层人口流动、社会秩序的管控,D项正确。材料仅表明十家牌法是针对南赣治安状况采取的措施,并 未体现该举措消除了当地的治安问题,排除A项;十家牌法是治安管理与基层治理的措施,与心学在民间的传 播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十家牌法并非乡约制度,排除C项。 —12025—2026学年(上)南阳六校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