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9876

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日期:2025-10-3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36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
  • cover
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考古发现,从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漆木器,到河姆渡文化时期漆木容器,以及良渚古城钟家港漆木器制作工坊,都显示出:长江下游地区至少从距今8200年前就开始了漆木器的制作,并在距今约5000年前形成了完整的漆器制作技术操作程序。这可用于说明( ) A.长江流域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B.漆器工艺技术的多源与成熟 C.南北文化交流的丰富与频繁 D.史前耕种工具的分工与互动 2.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强制推行秦律以“除去恶俗”,造成关东地区官民矛盾尖锐。汉初,在地方“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知乡俗),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这说明( ) A.“三老”行政化强化了地方控制 B.严刑峻法无法适应封建统治需求 C.乡村自治体现无为而治的理念 D.基层治理尊重地方乡俗的重要性 3.南朝时期,刘宋皇室成员都曾参与吴声歌曲的制作。尤其是孝武帝大明年间,以吴歌西曲为代表的清商新曲,取代了汉晋以来以北方歌谣为基调的清商旧曲。江南乐舞正式成为朝廷认可的乐府“清商曲”。江南乐舞的盛行( ) A.适应了市民的审美需要 B.反映出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C.促进了华夏文化的重构 D.展现出专制皇权日渐扩张 4.宋代农户经常几家合零为整入纳县镇税场。农户为减少周折便折钱给付揽人,由揽人就近购买粮绢等税物代为完纳,或者是因为农户自家不生产某种税物,亦由揽人到外地购买再入纳官府。这反映出宋代( ) A.白银货币化日益发展 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C.重农抑商政策已改变 D.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5.清朝学者汪祖辉(1731—1807)说:“经言其理,史记其事。儒生之学,先在穷经。既入官则以制事为重。……剖大疑、决大狱,史无不备。不必凿舟求剑,自可触类引申。公事稍暇,当涉猎诸史,以广识议。慎勿谓一官一邑,不足见真实学问也。”这一言论( ) A.反映了儒法思想的合流趋势 B.彰显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C.提出了科举改制的基本主张 D.体现了通经致用的价值追求 6.康有为在其所拟的关于改革科举制的奏折中说:“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号召王公士庶“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时,就在前面先写上了一句限制性的导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这折射出当时( ) A.维新变法理论发生变化 B.西学东渐趋势日益加强 C.政治变革面临巨大阻力 D.统治阶层拒绝进行改革 7.有人这样评论民国初年的政治:“东西洋留学者学实业者寥寥,大抵皆政法家,谋归国而得官,于是政党多,报馆多。无官者藉党而可得官,有官者因党而不失官。……有谩骂者,有狐媚者,无非欲得官而已。”这反映出当时( ) A.议会政治遭到践踏 B.实业救国应者寥寥 C.政客竞相标榜共和 D.政党政治虚有其表 8.如表所示为1913—1924年中国棉纱数据(单位:锭)及华纱比重变化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外纱输入量 在华外厂纱产量 华厂纱产量 国内纱市场总量 华纱比重 1913 894.7 211.8 314.8 1 421.3 22.15% 1921 404.1 397.9 780.5 1 582.5 49.32% 1924 143.0 720.0 1 031.9 1 894.9 54.46% A.外资企业丧失技术优势 B.列强放缓对华资本输出 C.华纱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D.中国棉纺织业获得发展 9.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长冈乡的生产活动绝大部分依靠女子展开。长冈乡提出了“妇女学习犁耙”的口号,女子成群地进入生产线中。“耕作之中,妇女表现着极大的积极性,晚上开会讨论,白天到田里工作,永远是那样紧张,没有丝毫的疲倦。”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央苏区( ) A.妇女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B.革命建设促进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