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升华和凝华 第4节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教科版)八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和教师演示实验,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通过经历“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探究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探究乐趣,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完善压强概念的建构过程,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02 新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2022课标要求: 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知道什么是压力,知道压力并不是由重力产生的,能正确画出压力的示意图。知道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相互作用的物体表面,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会找物体的受力面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知道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知道压强的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由公式力=F/S可知,为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为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并可由此来解释一些与压强有关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图钉尖做得很尖锐,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缝衣针的针尖很尖等,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利用重锤钉钉子,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高楼大厦的墙基很宽,载重汽车装有很大的轮子,铁轨下铺设枕木,滑雪时穿上滑雪板等,都是采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02 新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2022课标要求: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标解读: 这部分内容着重强调并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在亲自动手操作与细致观察的过程中,深入且精准地掌握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这些至关重要的概念,透彻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所伴随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明白物质在不同状态下能量转换的规律。同时,学生还需具备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够凭借所学知识,合理解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成冰等。整个教学安排旨在引领学生经历从实验探究、概念理解到实际应用的完整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03 激趣导入 【思考】霜、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冰冻的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初冬的大地披上了白色的纱衣,树枝上挂满闪着白光的银须,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04 新课教学 一、升华和凝华 固态 气态 液态 熔化 (吸热) 汽化 沸腾 蒸发 (吸热) 液化 (放热) 凝固 (放热) ? ?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 凝华 (吸热) (放热) 04 新课教学 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碘的熔点是113.7℃,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达到500℃,怎样做才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变为气态呢? 实验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加热,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低于碘的熔点,因此碘不会熔化。 水浴加热 04 新课教学 实验 固态碘 气态碘 加热 04 新课教学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 加热后 碘是什么状态? 变化条件: 吸热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态? 固态 气态 04 新课教学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冰冻的衣服晾干了 橱柜中的樟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