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1972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10-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3182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14课
  • cover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第2课,承接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背景,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到探索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历程。教材先讲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武装反抗实践;再重点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井冈山会师,展现道路转向的必然性;最后阐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揭示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历史意义。本课为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奠定基础,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关键载体。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内容,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有初步认知,但对革命道路选择的复杂性理解不足。学生易混淆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异同,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合理性存在困惑。此外,对“工农武装割据”等理论概念缺乏直观认识。教学中需结合地图、史料和情境模拟,降低抽象理论的理解难度,引导学生从历史语境分析道路选择的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对比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异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结果将马克思主义结合当时的基本情况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 五、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及意义。 六、教学方法 问题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地图演示法、表格辅助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材料分析、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视频,观看视频片段,一同走近那个激情热血的年代———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观看视频并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南昌起义 背景 【引导】展示《大革命失败前后革命力量对比表》和两张历史图片,根据以下材料,归纳南昌起义的背景。 【提问】出示两则图文材料,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该如何选择?路在何方? 【讲授】1927年,为了挽救革命,周恩来受党的重托,秘密来到南昌,和朱德、贺龙等缜密地筹划起义的准备工作。 【回答】①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②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回答】效仿以俄国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通过数据表格和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理解武装反抗的必然性。 (二)概况 【引导】出示表格和视频,观看视频,归纳南昌起义的概况。 【提问】出示图文材料,合作探究: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回答】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江西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陈毅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