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1980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10-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581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12课
  • cover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内容,聚焦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上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下启汉代强盛局面,在秦汉史中具有关键地位。教材先揭示汉武帝面临的挑战:诸侯割据、豪强膨胀、思想繁杂、匈奴犯境等,再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四维度阐述对策。政治上解析推恩令、刺史制度的巧妙;经济上说明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的作用;思想上对比“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与秦代思想控制的异同;军事上强调北击匈奴的疆域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郡县制、分封制有初步认知,但对“大一统”内涵及汉武帝措施的关联性理解较浅。学生对故事性内容兴趣浓厚,但对“推恩令”“盐铁官营”等抽象政策的作用分析能力不足,易混淆不同领域措施的逻辑关系。教学中需多用图示、故事化史料,通过对比、情境创设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理解措施间的协同作用。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唯物史观) 2.分析汉武帝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币,思想上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等措施的目的、内容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感受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王朝的强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大一统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汉武帝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军事上的具体措施及影响。 五、教学难点 理解各项措施相互配合以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史料实证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材料分析、自主学习、史料研读、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图片及史料,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汉武帝接手的大汉王朝是否真的“国家无事”?继而出示“盛世之下 暗潮涌动”篇课件,引导学生一同学习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思考问题,步入本课学习。 通过矛盾对比引发兴趣,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政治篇:———削弱地方势力 (一)背景 【引导】出示三幅历史地图,请学生完成任务一:根据所学知识和P67相关史事,说一说西周、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什么制度?到了西汉时期,又实行了什么制度呢? 【引导】出示三则材料,请学生完成任务二:材料中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回答】①西周分封制;②秦国郡县制;③分封+郡县=郡国并行制。 果:楚军战败,刘邦胜。 【回答】①诸侯王问题: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②地方豪强问题: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依附王公贵族。 通过地图对比和史料分析,培养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为理解汉武帝的政治措施奠定基础。 (二)措施———实行推恩令 【引导】出示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回答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引导】出示史料,思考:和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生答后图示推恩令,引导学生回答其影响。 (二)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