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2870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683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南省,历史,答案,图片,试卷,考试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亭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叶间50分针。 2.闭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禁止查间资科。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时间轴表明() -0- 0 -●- -● 距今约 距今约 距今约 距今约 170万年 160万年 100万年 70万-20万年 元谋人 蓝田人 郧(yin)县人 北京人 A.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 B.我国有一万年的文化史 C.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D.我国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2.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 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己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在探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活动中搜集到下面材料。该材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 的根本前提是() “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 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 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 A.南稻北粟格局B.定居村落的出现C.石器工具进步D.原始农业产生 4.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右 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 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A.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 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 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4题图) 5、2023年6月15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 园大莫角山采集。良渚古城距今5000年左右,当时已出现早期国家,良渚古城遗址可实证( A.中国最早人类起源 B,中国打制石器时代的文明 C.中华悠久的文明史 D,长江流域出现的最早文明 6,考古发现,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300一4000年)分别出土了 来自浙江良渚、山东大汶口和辽河流域的玉器。据此推测合理的是这些区域() A.经济发达贸易频繁 B,存在文化交流 七年级历史-1-(共6页) C.手工业的技术精良 D.农耕技术先进 7.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 来研究() A.夏朝文明B.商朝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 8.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推行的地方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都城 C.郡国制D.禅让制 ⊙东都 ·主要诸侯国都 燕 9.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 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 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 A.周王室权力衰微 B.郑国国君成为霸主 C.周桓王霸道好战 D.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10。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 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 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 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 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 求。这描述的是() (8题图) A.原始农耕的产生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制度的变迁 D.耕作方式的变革 11.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 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亮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 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战国七雄 12.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这些措施有利于( A.促进经济发展B.增强军队战斗力C.提高行政效率D.强化旧贵族特权 13.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和短、前和后等, 且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