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3544

【新课标】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4张ppt)

日期:2025-10-3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6次 大小:1060948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4张
    (课件网) 教材编写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本册教材是国情国策教育专册。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结构: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1 延续文化血脉 5.2 凝聚价值追求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1 正视发展挑战 6.2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导语 本单元结构 单元解读: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新课导入: 思考:材料及视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两山”理念生根结果,美丽中国“点绿成金” 2025年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前的今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廿载光阴书蝶变,山水城乡焕新颜。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新时代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类福祉,珍爱地球、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共筑生命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6.2 共筑生命家园 1.政治认同: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3.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4.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重难难点: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学 习 目 标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天星桥(节选) 梁衡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你看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水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运用你的经验 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诗文,让我们大声朗读并感受它们的意境。 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 冰川融化 雾霾 干旱 酸雨 病毒威胁 极端天气频繁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有人想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然而恶果……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京新高速全线为保护野生动物迁徙,专门修建了20多条野生动物通道,并开展了荒漠戈壁高速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上材料和图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人类 自然 生命共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