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12课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1368年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 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1、废宰相 皇帝直接管理六部。 (二)加强君主专制措施 改革前 皇帝 中书省:丞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地方:行中书省 中央 改革后 皇帝 地方 布政司 (行政) 都指挥使司 (军政) 按察司 (监察)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中央 宰相制度的演变 秦朝 设宰相:三公九卿制 汉朝 抑宰相:中外朝制 唐朝 多宰相:三省六部制 宋朝 限宰相:分割相权,二府三司 元朝 独宰相:中书省 明朝 废宰相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趋势?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思考:明朝废相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朱元璋《明太祖集》 材料 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皇帝)总之,所以稳当(稳定)。 ———明太祖《皇明祖训》 材料三: 胡惟庸…独相数岁,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 《明史·胡惟庸传》 ②、根本原因:相权太大,威胁皇权 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思考:明朝废相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罢黜宰相,削弱了体制本身的力量。如此一来,政府运作的好坏,取决人君的智慧和能力。由宰相领导的中书省被裁撤并永不恢复,也就再没有协调六部尚书处理庶政的统筹机构了。大都督府和都察院也被削分为较小的单位,而不再具有总体导向的职能。自洪武十三年(1380)后,在明朝政府的结构中,没有任何一个官员能够在军政、庶政或监察方面大权独揽。皇帝一人权掌天下。 ———(加)卜正民《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材料二: 然而,废相之后,洪武皇帝并没有真正废掉相权;而是一身而兼二任,既当皇帝,又当宰相。那时候,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两百多份文件、四百多项事由。 ———程念祺《明朝废相:皇帝“兼任”宰相之后》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2、设内阁 (二)加强君主专制措施 1)背景: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2)演变:①明太祖: 设殿阁大学士 ②明成祖: 正式设立内阁 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 ”。 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票拟 职责: 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 ”。 批红 实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皇权强化的产物。 1、(2020年全国Ⅲ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对点训练 A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3、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