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持人晓峰 邀请你视频通话... 10:00 红色薪火传承者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3.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分享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任务一:查阅资料 初识李大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6年3月,领导并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斗争。 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除开头外)?分别写了哪些事? 任务二:捕前信息大收集 感悟忠诚守初心 那年春天 2~7 李大钊 (捕前) 4月6日早晨 8~18 李大钊 (被捕) 十几天过去了 9~29 李大钊 (被审) 4月28日 30~33 李大钊 (被害) 回忆时间线 学习任务: 2.请大家快速阅读李大钊“被捕前”这部分内容,找出李大钊说的两句话,找到之后反复朗读几遍,然后圈画出能够体现李大钊精神的关键词。 被捕前 保护自己的孩子 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我哪能离开呢? 谁能把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我不能离开。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并说明原因?(提示:可以找出描写李大钊神态、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进行分析。) 任务三:被捕神态细剖析 领会视死如归情 课文除了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刻画了李大钊英雄父亲的形象,还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 首尾呼应,强化主题。 1 2 品读析句,感悟精神 找文中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烘托革命者形象的句子。 对“我”态度的对比 被捕前,父亲一向耐心回答“我”的问题。 “我”好奇地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件时,父亲严峻。 与亲友的对比 亲友劝说父亲离开北京。 面对越来越危急的局势,父亲坚决地留在北京 与敌人的对比 被捕时 反动派凶恶粗暴。 父亲始终保持沉着严峻的态度。 被审时 法官怒气冲冲。 父亲安定沉着 首尾呼应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事迹报道 请大家以少年记者的身份,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收集到的信息,写一篇关于李大钊事迹的报道。在报道中,要突出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品质。 评价标准 等级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表达通顺,有吸引力。 仪态大方,自然得体,不怯场。 情感真挚,能感染听众,调动气氛。 事例具体,紧扣自身感悟,对李大钊精神的理解有深度思考。 1.了解李大钊的革命事迹和小伙伴进行分享。 2.查找资料,搜集红色诗词,感受其中蕴含的身后的革命情怀,由课代表整理成诗集册。 3.一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的心愿是什么?参考课本P69页写一写。 作业布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