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4951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阅读复习 第一单元(期中专项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5-10-3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3814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单元,训练,专项,期中,第一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复习 人文主题 本单元围绕“感受自然之美,体悟人生哲理”这一主题,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独特魅力,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单元速递 文章/诗词名称 主要内容 主题思想 典型意象 《草原》 描绘草原美丽风光,作者初入草原见一碧千里美景,后参加欢迎远客、联欢等活动 表达对草原风光和蒙古族同胞的赞美,体现蒙汉情深 草原、羊群、蒙古包 《丁香结》 由丁香花展开联想,写城里、城外、斗室外的丁香,感悟生活中结解不完的道理 告诉人们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丁香花、丁香结 《宿建德江》 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抒发羁旅愁思 表达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 建德江、烟渚、野旷、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展现西湖骤雨急停之景 表达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西湖、黑云、白雨、望湖楼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描绘乡村夏夜的宁静美好 表达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 《花之歌》 以花自喻,讲述花的成长与奉献 体现花的积极乐观和无私奉献精神 花、云彩、星星、昼夜 复习方法 文章/诗词名称 学习与复习方法 具体操作 学习目标 《草原》 反复朗读、背诵语句 1.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草原景色(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和蒙古族同胞活动(如欢迎远客、联欢等场景)的段落。2. 挑选优美语句进行背诵,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 加深对草原风光的美丽和蒙古族民族风情的理解。2. 积累优美的语言表达。 《丁香结》 梳理感悟、理解语句 1. 梳理作者从城里、城外、斗室外的丁香花引发的关于生活中“结”的感悟。2. 分析理解文中关键语句,如“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含义。 1. 把握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2. 提高对文中哲理语句的理解能力。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背诵默写、理解意境情感、想象画面 1.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三首古诗词。2. 结合注释、背景资料等理解每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宿建德江》的羁旅愁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对西湖骤雨的惊叹、《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对乡村夏夜的喜爱。3. 根据诗句内容,在脑海中想象相应的画面,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 1. 牢记古诗词内容。2. 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和诗词意境。3. 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花之歌》 体会形象品质、仿照练笔 1. 分析文中花的形象特点,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体现的花的成长历程,以及花的奉献精神等。2. 仿照《花之歌》的写法,选取一种事物,赋予其特定的精神品质,进行小练笔。 1. 理解作者赋予花的精神内涵。2. 提高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拟人等手法进行创作。 典型例题与答题技巧 1. 概括景物特点题: 如“《草原》中描写的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里西湖雨景的特点是什么?”答题技巧:仔细阅读描写景物的语句,提取关键词进行概括。答题模板:文中描写的[景物]具有[特点1、特点2等]的特点,从“[具体语句]”可以看出。 2. 体会情感题: 例如“《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花之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题技巧:结合诗歌或文章的背景、关键语句和意象来体会情感。答题模板:这首诗(文章)表达了诗人(作者)[具体情感],从“[相关诗句或语句]”能感受到这种情感。 3. 理解词句含义题: 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