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5060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新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3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6287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历史,人教,学年,-2025-2026,格式
  • cover
3.10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智慧课堂新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的最后一课,前承西欧封建社会,后启封建时代的亚洲文明,是连接欧洲与亚洲中古历史的关键节点。教材以“法典编纂”和“帝国兴衰”为两条主线,既介绍了《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也阐述了拜占庭帝国从强盛到灭亡的过程,同时强调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为学生构建完整的中古欧洲历史体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初步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但对“法典编纂的本质”“帝国兴衰的深层原因”等抽象问题理解较难。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熟悉电子设备操作,乐于参与线上互动,但需引导其避免过度关注技术形式而忽略历史知识本身,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帮助突破抽象概念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拜占庭帝国兴衰与《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的背景,认识经济基础、政治决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时空观念:结合智慧课堂的时间轴工具,梳理4世纪—15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关键事件,明确其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中的时间定位与地理范围变化。 3.史料实证:借助电子史料库中的《查士丁尼法典》节选、拜占庭建筑图片等,提取关键信息,论证《查士丁尼法典》的作用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4.历史解释:通过小组讨论与线上互评,从不同角度解读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多元理解。 5.家国情怀:对比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传承与我国传统文化保护,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罗马民法大全》的构成;拜占庭帝国兴亡及对世界影响的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对外战争的影响;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 1.智慧课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展示图片、视频、3D模型等丰富的历史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运用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如抢答、投票、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教学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 1.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包括学习资源库、互动功能模块、作业管理系统等。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微课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运用动画、图表等元素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在智慧课堂平台播放短视频《千年帝国的余晖》(截取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繁华与灭亡片段)。 2.抛出问题:“这个存在千年的帝国,为何能延续如此之久?又为何最终走向灭亡?”并发起线上“弹幕提问”,收集学生好奇的问题。 1.观看视频,感受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氛围。 2.在弹幕中输入自己对拜占庭帝国的疑问(如“君士坦丁堡现在叫什么?”“帝国灭亡时发生了什么?”)。 通过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弹幕提问”快速聚焦学生关注点,同时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体现智慧课堂的互动性。 新课讲授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展示“查士丁尼画像”与“编纂法典场景复原图”,在平台推送电子史料包(含《查士丁尼法典》序言节选、法典组成表格),引导学生思考:“查士丁尼为何要组织编纂法典?” 2.组织“史料解读小组赛”,要求各小组从史料中提取法典组成、编纂目的,完成线上表格填写,教师实时查看各小组进度,对滞后小组进行线上指导。 《罗马民 法大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