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5723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1442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月月,解析,试题,历史,遵义市
  • cover
遵义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良渚古城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出当时( ) A.私有观念萌芽 B.社会经济进步 C.社会阶层固化 D.阶级矛盾激化 2.东汉史学家班彪作《史记后传》百余篇,肯定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但批评司马迁不能依五经之法言,不能同圣人之是非。班彪的观点可用来说明( ) A.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史学编纂 B.两汉秉笔直书的治史原则 C.两汉史书研究的多元性特征 D.东汉社会秩序的衰败迹象 3.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通过实行改革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为古老的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活力”主要指的是( ) A.和谐与兼收并蓄的特质 B.包容与互惠互利的品质 C.融合与勤劳勇敢的品德 D.开放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宋代,江南的湖州是全国稻米的核心产地,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语;江南其他的地区也出现了“建安茶品,甲于天下”“湖州安吉十口之家,养蚕十箔(养蚕用的竹筛或竹席)”“长江流域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以及蚕户、桑户、织作户等诸多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江南地区乡村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B.种植业与纺织业分离已完成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自然经济有所突破 D.城乡户籍分类实现了精细化 5.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据如表可知,当时中国( ) A.外贸状况总体呈现出超态势 B.与外部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C.自主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D.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并不明显 6.1930年9月17日,鄂豫边特委发布征税文件,其中规定“对雇农绝对不征收”,“对贫农也绝对不征收”。1931年8月10日,鄂豫皖苏区政府公布了《粮食收集储藏暂行条例》,规定“牺牲了之红色战士家庭概不收集”。这些规定旨在( ) A.贯彻土地革命的基本精神 B.调动苏区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 C.建立统一的苏区共和政府 D.应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急剧变化 7.1950年1月3日,《人民日报》刊文:“东北的大米第一次运到上海……上海市民尝到了自己的东北米。华北的煤从来没有坐过火车,这次……运到上海。华北、西北、华中的棉花,在青黄不接的季候……大量运到上海”。该描述反映出( ) A.人民政府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新中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8.如图是1953年人民美术-出卷网-发行的宣传画《青少年们积极参加小足球运动》,该宣传画 A.反映左倾错误蔓延到学校教有 B.体现了人民教育事业发展要求 C.表明国民教有体系的初步形成 D.响应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9.“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新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三线建设”时期,我国新建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该变化反映了当时我国( ) A.改变了原来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基于国际形势变化进行的战略调整 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 10.1951年4月,山西省委在《把老区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中指出:为避免个体农民经济自由发展而发生贫富两极分化,应将互助组转化为农业合作社。当时华北局则认为:这一报告所提出的内容是与《共同纲领》精神和新民主主义政策不相符合的。它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否正确 B.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是否过时 C.合作化运动开展的方式和速度 D.农村土地改革的方案路径选择 11.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使用时间为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到195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