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6623

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939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西省,10月,答案,试卷,历史,联考
  • cover
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湖南省澧县李家岗遗址(距今8000多年)是长江中游地区一处典型遗址,如表所示为从该遗址中发掘出的部分遗存。由此可知,李家岗遗址所属时期( ) 类别 遗存 陶器 以来炭红褐陶为主,包含双耳罐、釜、钵等 石器 以黑色小型石片石器等打制石器为主 稻作 栽培稻植硅石占比达93%,与现代稻田数据基本一致 建筑 包含浅坑式、平地式及半地穴式三种房屋基址类型 A.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B.已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C.出现较大规模的神庙 D.原始农耕文明特征初显 2.四川省的三星堆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既有三星堆文化独有的文化因素,如青铜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等,也有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可见的玉璋、玉戈、玉琮等。这可用于佐证( ) A.三星堆文化与商周文化同源 B.商周将部分族众分封至四川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D.商周时期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商王政令一般由大族族长执行。从武丁时期开始,商王任命脱离宗族的小臣(原是商王室侍从)参政,直接对商王负责。据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 A.变革内外服制 B.完善国家机构 C.推动王权强化 D.削弱诸侯权力 4.某学者指出:秦、楚、吴、越等本与异族杂居,在春秋初期还不免被视为“夷狄”,到后来,也都彬彬然进于冠裳之列了。这一变化( ) A.说明诸侯纷争逐渐减少 B.反映了华夏认同的加强 C.是各国变法运动的结果 D.得益于铁犁牛耕的普及 5.西周东周之交,中原地区宋郑两国间是有“隙地”的。到春秋后期,这些“隙地”被陆续开垦,建立起了六个邑。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井田制彻底崩溃 B.铁农具开始使用 C.牛耕得到了普及 D.土地私有制确立 6.如表所示为孔子和老子的部分思想主张。这说明孔子和老子( ) 人物 思想主张 孔子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老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A.积极改造社会 B.宣传复古思想 C.政治主张相悖 D.具有民本思想 7.商鞅主张“强国之十三数: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上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这一主张直接服务于( ) A.强化社会治理 B.推动法家思想传播 C.推广小家庭制 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8.关于秦始皇的评价,有“经纬天下”“混一诸侯”“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之说,这些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完成国家大一统 B.确立中央集权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修筑万里长城 9.秦朝以前,地税按土地亩数征收,而秦朝实行“舍地而税人”,政府按照掌握的每人应有土地亩数征税,不论实际土地多少,每人百亩征田租。秦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前提是( ) A.统一度量衡 B.修驰道、直道 C.编制户籍簿 D.在全国建郡县 1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秦国灭掉了东方六国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 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自称“始皇帝” 皇帝制度开始确立 C 秦朝修筑驰道、直道 抵御了匈奴的进攻 D 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A.A B.B C.C D.D 11.陈胜发动起义时,借助了楚地名将项燕的旗号,提出“称大楚”,“为天下唱”。当时“亡秦必楚”的说法广为流传,而项燕“数有功,爱士卒”,秦灭楚时殉国。陈胜此举意在( ) A.恢复楚国旧有体制 B.增强起义军战斗力 C.提升自身政治地位 D.动员民众参与反秦 12.汉文帝时期,吴、楚、齐三国诸侯权势较大。汉文帝对诸侯王平日言行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例如面对吴王刘濞称病不朝的行为,他不仅未加责难,反而赐几杖以示优容。汉文帝的行为主要是基于( ) A.“与民休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