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3.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护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倾倒时会在烧杯底部先聚集较多的CO2,使下方蜡烛首先接触到较多的CO2而熄灭,上方蜡烛后接触到CO2而熄灭 一般情况下, 塑料瓶 部分CO2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比较CO2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对大小的方法1.称量法。将两个相同规格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调节平衡。把二氧化碳气体倒入一侧的烧杯中,可观察到该侧托盘下沉。2.利用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表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相同状况下空气的大。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比空气 溶于水 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 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②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 ”。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①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内容 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I)喷水 (Ⅱ)放入二氧化碳中 (Ⅲ)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IV)吹干第三朵花 实验现象 纸花 纸花 纸花 纸花 实验分析 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CO2不能使石蕊变红 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2CO3,H2CO3能使石蕊变红 H2CO3不稳定,受热后易分解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碳酸 ,容易分解成CO2和H2O ①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不是CO2,而是CO2与H2O反应生成的H2CO3,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 ;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把CO2通人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白色沉淀碳酸钙CaCO3),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Ca(OH)2]抹墙,墙壁日久变白变硬;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出现白色固体,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鸡蛋放入石灰水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这些都是因为CO2与Ca(OH)2反应生成了CaCO3沉淀。 (4)二氧化碳能与C反应: ,此过程中二氧化碳体现 性。 3.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 用途 能溶于水(物理性质) 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干冰(固态CO2)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作制冷剂(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运输、医疗上血液制品和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等)、人工增雨、制造舞台云雾背景等 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的大(物理性质) 灭火 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化学性质) 光合作用的原料、作气体肥料 能用CO2、H O、NaCl等生产纯碱(Na2CO3)(化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